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2课时 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 二.自主预习 1.已知某座桥长8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通过共用了1分钟,这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 ) A.20米/秒 B.18米/秒 C.16米/秒 D.15米/秒 2.制造一批零件,按计划18天可以完成它的.如果工作4天后,工作效率提高了,那么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一共需要 天. 【自主归纳】 1.行程问题中的常用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 (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2.工程问题中的常用关系式: (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三.探究新知 探究一:行程问题 为进一步感悟雷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星期日早晨,小楠和小华分别骑自行车从家里同时出发去参观雷锋纪念馆,已知他俩的家到雷锋纪念馆的路程相等,并且小楠每小时骑10km,他在上午10时到达,小华每小时骑15km,他在上午9时30分到达,他俩的家到雷锋纯念馆的路程是多少? 问题1 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 问题2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问题3 这个题可以如何列方程? 探究二:工程问题 一份工作,甲单独做需要m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n天完成.求甲乙合作完成这份工作需要多少天 问题1 若把工作总量设为1,则甲、乙的工作效率(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是多少? 问题2 若甲、乙合作x天,则甲、乙的工作量各是多少?甲乙合作的工作量是多少? 问题3 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问题4 你将如何得出问题的答案? 小结: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 1. 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 相等关系: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1) 按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各时间段的工作量之和; (2) 按工作者,工作总量=各工作者的工作量之和. 3. 通常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把工作总量看作1. 探究三:例题讲解 例1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为360米/分,乙的速度是240米/分. (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多少圈? (2)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问几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例2、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我国刺锈主要有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四大类.若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才能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才能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试问:再合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 四.运用新知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做 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个人合作,但是乙中途因事离开几天,从开工后14天把这项工作做完,则乙中途离开了( ) A.10天 B.9天 C.7天 D.5天 2.甲乙两人跑步,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0km/h,乙的速度为8km/h,乙先出发小时,问甲出发 小时,两人相距2km. 3.一辆卡车从A地出发匀速开往B地,速度为40千米/时,卡车出发两小时后,一辆出租车从B地出发匀速开往A地,卡车出发6小时,两车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两车都停止行驶). 解答下列问题: (1)出租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 (2)用含x(行驶的时间)的代数式表示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 (3)当两车相距180千米时,求卡车行驶的时间. 五.达标测试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单独做需8天完成,现由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共需多少天?若设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