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时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2.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会画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3.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重点: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的画法. 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判断小立方块的个数. 1.重视小初衔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习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图展开学习,消除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 2.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动态演示,通过学生动手画图与实物操作活动,借助几何直观,突破困难瓶颈,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 (一)情境导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学的角度应怎样解释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在小学,我们曾经辨认过从正面、左面(或右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的是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解:如图所示. (二)新知初探 探究一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图 操作活动:利用事先准备的小正方体道具(或盒子),请你用6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一个你喜欢的几何体,然后让同桌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展示时,也可借助多媒体软件演示) 例题 一个由完全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请在虚线方格中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该几何体的形状图. 解:如图所示. 针对训练:见导学案. 任务一 意图说明 结合小初衔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节的首要目标.利用小组活动,通过搭建多种多样的几何体,帮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的意义,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究二 由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体 1.自学课本第9~10页“尝试·思考”中的问题及其分析过程,然后解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几何体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则原立体图形可能是(B) A B C D 2.操作活动:(1)请你选用若干个如图所示的立方块和长方块搭一个几何体,然后请同桌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2)请你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一个几何体(由若干个如图所示的立方块和长方块搭成)的形状图,然后请同桌根据你画的形状图搭出相应的几何体. 例题 如图所示是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思考的. 解:如图所示. 画法角度1:先用实物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画法角度2: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确定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有3列,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有2列,再根据小正方形中的数字确定每列小立方块的个数. [方法归纳]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列数=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的列数,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该列中的最大数. (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列数=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的行数,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该行中的最大数. 针对训练:见导学案. 任务二 意图说明 依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两个形状图,尝试还原该几何体.教材详细介绍了方法步骤,故采用自学+练习反馈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活动与例题则是对本节两个探究点的综合应用与拓展. (三)当堂达标(要求: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 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见课件 (五)板书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