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9171

第二单元 第5课《达特茅斯会议》课件-清华大学版 人工智能通识(初中)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17899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单元,5课,达特茅斯会议,课件,清华大学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5课 达特茅斯会议 清华版(中学) 通 1 学习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教学目标 (1)了解达特芳斯会议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讨论内容。 (2)理解达特茅斯会议对人工智能学科确立及未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02 新知导入 达特茅斯会议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新纪元。 03 新知讲解 1 历史背景 受图灵“机器智能”思想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实现类似人的智能机器激发起年轻学者的极大热情。 图灵所设计的 ACE 计算机 图灵 03 新知讲解 1 历史背景 一批新的研究成果涌现,包括的克劳德·香农的对弈算法,赫伯特 西蒙和艾伦 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定理证明系统,以及马文·闵斯基的 SNARC 神经网络学习机。 克劳德·香农 艾伦 纽厄尔 赫伯特 西蒙 马文·闵斯基 03 新知讲解 香农:信息论之父的“智能博弈”启蒙 克劳德 香农1937年以“电子开关模拟布尔代数”奠定数字电路理论基础,1948年创立信息论定义“信息熵”,1950年提出 Minimax对弈算法并设计走棋机器,为计算机硬件与弈棋AI原型铺路 。 1 历史背景 03 新知讲解 西蒙&纽厄尔:机器推理的里程碑———逻辑理论家 赫伯特 西蒙和艾伦 纽厄尔1955年开发“逻辑理论家”程序,从基本公理出发经逻辑推理规则演算,证明《数学原理》前52个定理中的38个,验证计算机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实现机器智能早期突破 。 1 历史背景 03 新知讲解 闵斯基:用SNARC模拟人类大脑 1951年,马文 闵斯基设计了SNARC神经网络学习机,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连接让机器通过学习自我改进,为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与香农的对弈算法、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推理程序共同揭“计算机可模拟智能”的潜力,为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蓄势 。 1 历史背景 03 新知讲解 1955年,约翰 麦卡锡、克劳德 香农、马文 闵斯基、纳撒尼尔 罗切斯特四位背景各异的学者,共同向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交申请,计划研讨智能机器实现路径,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目标是让机器像人类一样以语言、抽象思维解决问题 。 2 会议筹备 03 新知讲解 2 会议筹备 达特茅斯会议主题 如何对计算机进行编程 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使用语言 如何用神经网络来表达概念 如何定义计算效率和复杂性 如何实现机器的自我改进 如何实现对象的抽象表示 如何实现随机性和创造性 03 新知讲解 考考你———在达特茅斯会议前,科学家已开展智能模拟实践有哪些? (1)Minimax对弈算法。 (2)逻辑理论家。 (3) SNARC神经网络。 03 新知讲解 会议落地: 时间:1956年6月18日启动,持续两月; 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 形式:主题报告+自由讨论 参会人员:赫伯特·西蒙、艾伦·纽厄尔、阿瑟·塞缪尔、雷·所罗门诺夫、约翰·纳什等47位跨领域学者 3 会议过程 在这次会议上,由麦卡锡提议的“Artifcial Intelligence”被确定为这一新科学的名称,人工智能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03 新知讲解 3 会议过程 03 新知讲解 达特茅斯会议短期凝聚先驱,明确“机器可模拟智能”方向,推动推理、学习、博弈等AI分支起步;长期奠定学科框架,为深度学习、大模型等现代突破溯源,证明跨领域协作力量,让智能从哲学猜想变为可计算、可突破的科学命题 。 3 会议过程 03 新知讲解 达特茅斯会议标志人工智能成为独立学科,凝聚科学家围绕AI深耕,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终端、自动驾驶、AI医疗等场景渗透的智能时代 。 4 总结 03 新知讲解 开启智能时代序章 达特茅斯会议标志AI作为独立学科登上历史舞台,吸引更多跨学科人才加入。从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