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章末综合提升 第五章 函数应用 体 系 构 建 返回 分 层 探 究 典例 1 √ 画出函数y=f(x)和y=k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 知,当方程f(x)=k有两个不等实数根时,实数k的 取值范围是(0,1].故选D. √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及应用 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2.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有两个基本方法:利用图象研究与x轴的交点个数或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进行判断. 规律方法 对点练1.(1)(多选题)已知函数f(x)=|2x-4|-a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可以是 A.1 B.2 C.3 D.4 √ √ √ 函数f(x)=|2x-4|-a有两个零点,则y=|2x-4|, y=a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画出函数g(x)=|2x-4|和 y=a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可知0<a<4.故选 ABC. √ 典例 2 规律方法 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 第一步: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图象或单调性确定方程解所在的大致区间,通常限制在区间(n,n+1),n∈Z内; 第二步:利用二分法求出满足精确度的方程的解所在的区间M; 第三步:写出方程的近似解. √ √ 典例 3 建立数学模型的三个原则 1.简化原则:建立模型,要对原型进行一定的简化,抓主要因素、主变量,尽量建立较低阶、较简便的模型. 2.可推演原则:建立的模型一定要有意义,既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又能计算和推理,且能推演出正确结果. 3.反映性原则:建立的模型必须真实地反映原型的特征和关系,即应与原型具有“相似性”,所得模型的解应具有说明现实问题的功能,能回到具体研究对象中去解决问题. 规律方法 返回 考 教 衔 接 (2022·北京卷)在北京冬奥会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使用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为实现绿色冬奥作出了贡献.如图描述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与T和lg P的关系,其中T表示温度,单位是K;P表示压强,单位是bar.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当T=220,P=1 026时,二氧化碳处于液态 B.当T=270,P=128时,二氧化碳处于气态 C.当T=300,P=9 987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 D.当T=360,P=729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 真题 1 √ 对于A,当T=220,P=1 026,即lg P=lg 1 026 >lg 103=3时,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固 态;对于B,当T=270,P=128,即lg P=lg 128 ∈(lg 102,lg 103),即lg P∈(2,3)时,根据图象可 知,二氧化碳处于液态;对于C,当T=300,P=9 987,即lg P=lg 9 987<lg 104=4时,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固态;对于D,当T=360,P=729,即lg P=lg 729∈(lg 102,lg 103),即lg P=lg 729∈(2,3)时,根据图象可知,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故选D. 溯源:(教材P115例8)人们早就发现了放射性物质的衰减现象.在考古工作中,常用14C的含量来确定有机物的年代.已知放射性物质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C(t)=C0e-rt,其中t表示衰减的时间,C0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原始质量,C(t)表示经衰减了t年后剩余的质量. 为计算衰减的年代,通常给出该物质质量衰减一半的时间,称其为该物质的半衰期.14C的半衰期大约是5 730年.人们又知道,放射性物质的衰减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1950年,在伊拉克发现一根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刻有汉谟拉比王朝字样的木炭,当时测定,其14C的衰减速度为4.09个/(g·min),而新砍伐树木烧成的木炭中14C的衰减速度为6.68个/(g·min).请估算出汉谟拉比王朝所在年代. 点评:本高考题与教材例题考查知识点相似,均考查了对数的运算以及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度和综合性均高于教材,体现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理念. (2023·天津卷)设a∈R,函数f(x)=ax2-2x-|x2-ax+1|.若f(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