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3课 AI诗人 清华版(小学) 通 1 学习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教学目标 (1)了解AI作诗的技术发展过程。 (2)知道AI作诗技术取得突破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3)思考AI作诗是否具有艺术创新力,理解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区别。 02 新知导入 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以精炼文字抒写意境,讲究格律对仗,展现文人雅士的情怀智慧。 02 新知导入 歌赋 是古代韵文的华美乐章,辞藻铺陈、音韵铿锵,多用于赞颂或讽喻,体现汉字的音形之美。 02 新知导入 如今AI已能写出媲美古人的诗作,展现了科技与传统的奇妙融合。 红霞淡艳媚妆水, 万朵千峰映碧垂。 一夜东风吹雨过, 满城春色在天辉。 AI诗词《咏海棠花》 03 新知讲解 1 一吟双泪流 思考———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形式规范严谨的诗体,其核心特点是遵循固定的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规则主要形式包含绝句、律诗等。 03 新知讲解 1 一吟双泪流 古诗的特点(以格律诗为例)。 意境优美 字数合理 韵脚一致 平仄合规 句子通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03 新知讲解 1 一吟双泪流 不是格律诗 ,属于打油诗或自由古体诗,原因有三点: (1)平仄不对 :多处违反平仄规则(如“下出尘”三连仄)。 (2)押韵错误 :第三句“酒”字是仄声,破坏全诗平声韵。 (3)用词随意 :像“给他再灌”这种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格律诗典雅要求。 思考———下面这首诗是格律诗吗?为什么? 北京大雨下出尘,房间不错柳树新。给他再灌一杯酒,走出城门不见人。 AI建议修改为: 京华雨后净无尘,碧柳摇风院落新。 劝尽离杯三叠曲,孤城遥望独行人。 03 新知讲解 1 一吟双泪流 一吟双泪流的由来 唐代诗人贾岛写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意思是三年写了两句,写出来自己都泪流满面,写尽了作诗的艰辛。作诗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非常困难。 03 新知讲解 1 一吟双泪流 作诗需要天赋、学识与情感,连人类才子都需字字推敲,AI作诗更是难上加难。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拼凑法 统计模型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 计算机作诗的三种方法: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起初,AI诗人像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拼凑句子。科学家给它制定了写诗规则,让它能按规则把词语串成“像诗”的文字。 拼凑法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初期AI诗人采用的方法是将两首诗的词句互换,拼成一首新“诗”。 唐代诗人杜牧诗作: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拼接以后的“诗”: 落魄秋光载画屏,楚腰小扇掌中轻。天阶一觉凉如水,赢得青楼织女星。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拼凑法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AI写的诗看似通顺,实则语意混乱,因为它只是机械拼凑文字,并不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拼凑法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统计模型法 人类语言有很强的规律性,一些字和词总是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如“春”和“花”,“山”和“水”。 在作诗时考虑不同字同时出现的可能性,选择那些总是一起出现的字。 03 新知讲解 2 AI诗人的成长之路 统计模型法 下面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利用统计模型生成的一首五言绝句。可以看到句意还不够通顺。 事实上早期的机器作诗都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生成符合韵律的句子,但语义混乱,不知所云。 醉里梦中离,痴问心底一 笑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