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9211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9244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2张,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3),高中,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渐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南北朝、隋唐,遂为佛学之全盛时期。隋唐时有天台、华严、禅三宗之佛学中国化。而唐末、五代,佛学则几全归入禅宗。然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之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局面。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宋明理学概述》 重点 重要名词: 文化、礼乐文明、儒释道、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新文化运动、礼乐制度、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崇德尚贤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子目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二、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四川广汉·三星堆(铜人头像)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 ◎甘肃秦安·仰韶文化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浙江杭州·良渚文化 (玉琮)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骨耜) ◎山东济南·龙山文化 (黑陶)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 (女神像) 思考:中华文化形成的起源和奠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材料1 在古代汉语中,“文化”指的是与武力征服相对的“文治与教化”,它完全没有今天通常与这两个“汉字”组成的复合词用法相关的“文化”的民族志内涵。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材料2 中国文化之形成…有二大事件,……其一…民族之凝合,建立世系相传之王朝,以为政治社会之中心。……周之王朝成立,大行封建,即为中国历史中第二件大事……中心王朝之力量或精神下覆于四方。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北狄 东夷 南蛮 西戎 华夏 阶段 时期 概况 起源 奠基 形成 发展 转型 三代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元明清 近代 中原华夏族的逐渐形成,周公制礼作乐 华夏认同(孔子阐发西周礼乐文明,儒家文化核心形成),百家争鸣 秦始皇:推崇法家 汉武帝: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玄学盛行,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学式微 佛学繁荣,复兴儒学(韩愈) 新儒学:宋明理学之形成(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清之际:个性自由、经世致用(黄、顾、王),康雍乾时期:文字狱 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传播 思考:根据所学,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 ◎《虎溪三笑》 材料3 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代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宗周→春秋,周公→孔子,构成三千年来儒家思想之完整体系。……孔子以“诗书礼乐”教,以六经传六艺,遂构成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礼乐文明的核心。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材料4 到了《吕氏春秋》则把五行配入四时中去……第一次建立了以阴阳五行为依据的宇宙、人生、政治的特殊构造。……而两千余年,阴阳五行之说,深入社会,成了广大的流俗人生哲学。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卷2 思考:近代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定、转型是如何进行的? ◎莫高窟:佛教史迹图 材料5 (西学) 天为无物,地与诸星同为地球,俱由引力相引则天尊地卑之说为诬,肇造天地之主可信,乾坤不成,两大阴阳,无分贵贱,……六经皆虚言……。据此为本,则人身无上下,推之则家无上下,国无上下,从发源处决去天尊地卑,则一切平等,男女决有自由之权,妇不统于夫,子不制于父,祖性无别,人伦无处立根,阴阳…五行……一扫而空。……夫人受中天地,秉秀五行……天垂象见吉凶,儆人改过迁善,故谈天之学,以推天象,知人事为考验,以畏天命修人事为根本,以阴阳消长,五行胜建皇极,敬五事为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