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3628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9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上册,四季,单元,第一,七年级
  • cover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感受雨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把握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自信。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联想和想象的写作风格,将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析并掌握四季雨的特点,感受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体会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描写的妙处,理解其对表现雨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对雨的描写所寄托的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作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雨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时而轻柔,时而磅礴,时而缠绵,时而宁静。在古人的笔下,雨有着万千姿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绘了春雨的及时;“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展现了夏雨的迅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写出了秋雨的清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体现了冬雨的凄冷。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雨的多样之美。那么,在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眼中,雨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散文《雨的四季》,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预习检测 走近作者 刘湛秋(1935-2023),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以及评论家。他在文学领域有着丰富的创作成果,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诗意,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因此曾被誉为 “当代抒情诗之王”。他的散文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领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字词积累 花苞(bāo) 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粗犷(guǎng) 衣裳(shang) 静谧(mì) 屋檐(yán)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沥(xī lì) 咄咄逼人(duō) (三)课文教学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 提问:通读全文后,你能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吗?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开篇点题,直接表明自己对雨的喜爱,无论什么季节的雨都喜欢,总写对雨的感受,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点。第三部分(第 6-7 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以及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 提问:第一部分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开篇就点明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奠定了全文喜爱雨的感情基调,同时引起下文对四季雨的具体描写。 提问: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 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情感的升华。第一部分只是表明喜欢雨,第三部分则更进一步,直接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以及由对雨的喜爱延伸到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提问:这种总 - 分 - 总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这种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开头总起,点明主旨和情感基调;中间分述,详细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支撑开头的观点;结尾总结,升华情感,突出主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习任务二:研读春雨部分,把握春雨特点及写作亮点 提问:请同学们朗读第 2 自然段,找出描写春雨的句子,说说春雨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