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703082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总结提升(三)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1860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课件
,
提升
,
总结
,
教化
,
法律
(
课件网
)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总结提升(三) 专题整合 贯通Ⅰ———中国法律的演变 1.中国古代时期 先秦时期 关于法律与教化在国家治理上哪个更有效,反映到思想史上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德治思想和以法家为代表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秦汉至隋唐 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宋元至明清 宋朝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 2.现代中国时期 20世纪50年代 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 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 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实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被写入宪法 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中共十八大以来 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对应练1.(2025·安徽宣城高二月考)唐代对“孝”特别重视,《唐律》中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如“骂父母者绞,殴父母者斩,殴父母至死者凌迟处死”,“守孝嫁娶者,徙三年”。这反映出唐代 A.法律以刑律为主,民法内容较少 B.严刑峻法,残酷无情 C.重视家训,强化基层的伦理教化 D.孝道入法,礼法结合 √ 材料“骂父母者绞,殴父母者斩,殴父母至死者凌迟处死”“守孝嫁娶者,徙三年”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层面,即孝道入法,礼法结合,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刑法及民法的数量,无法得出“以刑律为主,民法内容较少”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与严刑峻法无关,且材料中《唐律》的规定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亲情,并非残酷无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家训,排除C项。 贯通Ⅱ———中国社会教化的演变 1.中国古代时期 先秦时期 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了“敬天保民”的 思想 儒家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秦汉至隋唐 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 宋元至明清 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2.现代中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时期 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和新型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口号 20世纪90年代后,爱国主义和以德治国成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八大以来 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应练2.(2025·湖北武汉高二月考)孟子有言“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据此推知 A.先秦时期民众尚未开化 B.儒家强调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C.孟子首创私学教化民众 D.性恶论是孟子仁政理论基点 √ 据材料信息可知,孟子认为人饱食暖衣而如果没有得到教化,便与禽兽相同,这说明孟子认为道德教化非常重要,即儒家强调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故选B项;材料反映孟子认为道德教化非常重要,“民众尚未开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孔子首创私学教化民众,排除C项;性善论是孟子仁政的理论基点,性恶论是荀子的观点,排除D项。 贯通Ⅲ———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演变 1.法律的演变 (1)古罗马时期: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十二铜表法》到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形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日耳曼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英国形成普通法。 (3)近代: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2.教化的演变 (1)宗教改革前:基督教会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2025-09-18)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30张PPT)(2025-09-18)
第12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课件(共35张PPT)--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2025-09-18)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2025-09-17)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37张PPT)(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