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1 活动一《发现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课题 发现身边的数据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认识到个人数据的价值与敏感性,知道数据无处不在且形式多种多样,理解数据的重要性。计算思维:学会发现身边的数据,能够使用电子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一张简单的图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会感知身边的数据并收集数据,知道收集数据的一般办法,了解数据的记录与存储,并提升可视化效果。 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在收集同学个人信息前,主动征求本人同意,并在表格中用学号替代真实姓名进行脱敏处理。 教学重点 一、感知身边的数据二、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1 活动一《发现身边的数据》: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影响着整个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人们通过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从中寻找规律,不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体验探索我在操场上练习跳绳,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了178个;爸爸开车回家,仪表盘显示当前速度为42千米/时;妈妈在超市买的南瓜 2.4元/千克;爷爷在看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为多云,南风三至四级,气温26~34℃;奶奶手机中的APP 显示今天的运动总步数是5069步…1.以上文字表述中,包含哪些数据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 快速提取:给文字“贴数据标签”:个人速读把老师给出的场景文字用荧光笔标出所有“数字+单位”,写在便利贴上。第二天用“快闪”方式:每人用10秒说出一条最有趣的数据,其他同学快速判断属于哪一类,教师即时贴到“数据墙”扩展分区。 感知层:让“看不见”的数据“看得见” 用荧光笔、便利贴把抽象数字实体化,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生发现数据的兴趣。采集层:培养数据敏感度 24小时任务卡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学生化身“数据猎人”,在无意识场景中主动捕捉信息,形成“数据视角”。 讲授新课 一、感知身边的数据数据无处不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数据打交道。数字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例如,小杰早上7点起床,亮亮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4本书这支笔的价格是5元……这些表述中的数字都是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我发现,身份证上有各种形式的数据。校运会开幕式的视频也是数据。探究实践认真观察和思考,将发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学们每天在接收大量数据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科学课上,同学们通过做实验会生成实验数据;体育测验时会生成测验时间、测验项目、测验成绩等数据;智能运动手环实时监测我们的身体状态,生成运动数据、睡眠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实与现象的描述和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据越来越复杂,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记录了学生的在线时长,学习内容、举手次数等数据;网络购物平台,保存着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记录、物流状态等数据;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采集道路上车流量、车辆违章、公交车运行情况等数据。二、收集数据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中国科考队登上珠穆朗玛峰,通过实地勘测方式得到珠峰的高度;人口普查员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收集并汇总全国人口数据;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真实的实验数据·…随着技术的发展,收集数据的手段日益丰富。传感器和其他智能设备成为重要的数据收集工具。例如,“天问一号”收集了大量的火星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农民伯伯使用传感器实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