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9106

6.3.1 角的概念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71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6.3.1,概念,教学设计,人教,数学,2024
  • cover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6.3.1 角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安排的,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角的概念,表示方法、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学习角的必要性,对于用旋转的方式描述角,使学生认识到角不仅仅看作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还应该注意两条射线所夹的区域以及两条射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不仅对以后角的概念扩展有用,而且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另外,正确掌握几何语言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必要条件,本节角的概念的学习,经历了“实物和模型→几何图形→文字语言→符号表示”的转化过程.显然,首先建立的是图形语言,然后引入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最后形成三种语言的综合运用,使几种几何语言优势互补,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也体现了学习和掌握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规范了角的书写格式,为后面学习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角”的概念之前,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角已经有了粗浅的知识,可以从实物中发现一些角,并且初步了解角的分类,知道有锐角、直角以及钝角等;本节课在学习“角”的相关概念时,与上一节“线段”很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地方,从学生学习习惯来看,“线段”的有关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新的知识,更好地构建新概念. 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角”的过程中,对于直观体验和实际操作的需求较高,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角,以及使用尺子画角,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在本节的教学中,对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出示学生熟悉的剪刀、圆规等实物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寺别是在学习角的动态定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并总结角的动态定义,而不是直接给出定义,同时致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明确角的静态及动态定义. 对于角的表示方法、角度制、方向角等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已去表述,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 2.认识方位,理解方向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方向角的辨别与应用. 难点 角的表示方法以及方向角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导入新课 问题:观察钟面、棱锥、三角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如图)、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学生独立思考,并说出角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发现角、画角,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信高效课堂 任务一:探究角的定义 问题1:观察上面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指出所画角的边和顶点吗? (2)角的两边是前面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3)你能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作角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予以引导,师生共同得到角的静态定义. 师生归纳: 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 追问:若将一条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