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5940

如何做好高一新生初高知识的衔接课件(36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5281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如何,做好,高一,新生,初高,知识
  • cover
(课件网) 如何做好高一新生初高知识的衔接 目录 (1)初高中教学衔接中遇到的难题及对策 (2)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的差异 (3)初高中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的异同 (4)初高中考试形式和试题要求的差异 第一章 (1)初高中教学衔接中遇到的难题及对策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暴露问题 现状与问题 (一)历史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 (二)初、高中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三)初高中课程编排的差异、课标要求的不同也使刚升入高中的“初中生”难以适应。 3指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是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 1是从物理或历史中任选一门,以卷面分计入总成绩; 2是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2科,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历史教育的功能,人们过于重视理科而忽略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认为历史是“副科”,在初中出现了课堂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方法简单重复,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其他学科老师兼职历史老师的现象。高中随着统编版《中外史纲要》的使用,新高考3+1+2高考模式的出现,历史学科的地位明显提高,号称“人文之母”(物理课号称“科学之父”),历史教学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一)历史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 (二)初、高中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由于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教材形式、学生年龄特点、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难度相对低,个别老师可能教学方式比较简单,照本宣科,布置背诵任务,学生“死记硬背”即可拿高分。高中教学容量大,知识要重理解,单靠“死记硬背”无法解决问题;个别老师只忙于赶进度,没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注意调动学生认真探究,自己只顾“满堂灌”,还像模像样的检查学生背诵,完全违背教学规律。 在学习方式上,初中生往往是被动式学习,学习上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许多同学已进入高中学段一时无法适应高中学段历史科的学习要求,课程差距越拉越 大,信心上就会不足,学习尽头也越来越小,最终历史成了高中的一门“困难”学科。 (三)初高中课程编排的差异、课标要求的不同也使刚升入高中的“初中生”难以适应。 初中学段内容少、知识浅显易懂,老师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使学生掌握;高中内容多,进度快,理解力差就会影响历史学习。 初中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解决,课高中单纯“死记硬背”很难达标。学生由初中经验性思维到高中理性思维转变难! 初、高中课程编排的差异、 中国史占2/3,世界史占1/3;重中国史轻世界史。 《纲要》中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占50%; 通史版 有通史也有专题史 初中课程强调时序性(通史编排)、基础性;初中课程基本特点是平铺性,不刻意划出重难点;要求低,只要初步掌握即可。 高中教材既有通史也有专题史,更强调综合性。高中史编排有递进性、拓展性和延伸性,要求高;具有选拔性特点。 【小结】 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 基础性 综合性 二、如何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1、要加大初升高教学衔接探究的力度、不断创新 认真分析学情、教情,努力研究初中义务阶段及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编排;积极研究核心素养及《高考评价体系》,分析初中及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目标及特点,关注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群策群力想办法、找规律。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让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