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1771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优化提升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850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单元,统编,秦汉,课件,提升
    (课件网) 单元优化提升(一) 专题拓展 综合提升 一、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西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世卿世禄制 秦朝 创设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分权于下的体制 推行郡县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推行军功爵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 设立中外朝制度,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 创设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后期出现问题 [对点训练] 1.(2025·山东聊城高一期中)周公辅佐成王时说:“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为防“天下畔周”局面的出现,周公辅政时期实现了(  ) A.君主走向专制集权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 解析:周公辅佐成王时期,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防止天下叛乱,采取了分封制,将土地和权力分封给王室亲戚和功臣,以此来稳固周朝的统治基础。这种做法是通过封建亲戚来形成周朝的屏障,防止地方势力的叛乱,C项正确。 2.(2025·吉林通化高一期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郡县制下,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尉和监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由此可见,郡县制(  ) A.提升了贵族政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导致了地方权力膨胀 D.弱化了监察制度作用 √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由于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这加强了皇帝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这实际上削弱了贵族在地方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排除A项;郡县制通过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的方式,削弱了地方权力的独立性,排除C项;在郡县制下,每郡设监御史一名,监察一郡地方官吏,加强了监察制度,排除D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转型前 转型后 政治制度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雏形出现 选官制度 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形成贵族政治 实行任命制度,形成官僚政治 经济制度 工商食官,井田制,土地国有或公有 工商业私营化,授田制,土地私有或国有 社会结构 宗族占主导,贵族地位高 小家庭形成,贵族衰落,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 原始神学思想占主导,思想处于蒙昧状态 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 私学兴起,平民接受教育 [对点训练] 3.(2025·江苏徐州高一期中)西汉学者刘向指出战国时期“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争霸战争使政局动荡 B.礼乐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 D.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解析:根据材料“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兼并战争不断,导致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D项正确。 √ 4.西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春秋后期,“士”大量出现,“士”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士”阶层的变化(  )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推动社会的转型变革 D.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士”由西周时期的贵族最低阶层变为春秋时期知识阶层的通称。“士”阶层群体范围扩大,社会阶层流动加速,这一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时期,排除A项;土地私有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