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1859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课件+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227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历史,时期,课件,检测,综合
    (课件网) 单元综合检测(五)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乾隆年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的清朝主要海关税收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 A.海关税收已成财政支柱 B.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传统贸易体制潜藏危机 D.清王朝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 3 4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乾隆年间至鸦片战争前,海关税收虽然有一定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广州一口,其他口岸税收较少,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是闭关自守政策,这种封闭的贸易体制与世界市场脱节,潜藏着巨大危机,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四口海关税收量对比,未提及海关收入在政府总收入中的占比情况,排除A项;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排除D项。 3 4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2.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的用意是(  ) A.抨击军备匮乏要求扩军 B.说明鸦片危害主张禁烟 C.指出钱粮匮乏建议收税 D.倡导国人学习西方技术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不绝,只会导致国家和人民的积贫积弱,甚至导致国家税收难以为继,军队战斗力低下,B项正确。 √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2 3.1843年《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这一规定,在清政府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这反映了(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闭关自守的政策逐渐遭到抛弃 C.清廷努力走出天朝上国幻梦 D.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 4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3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的统治者认为“让夷人管理夷人”这种治外法权条款是权宜之策,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说明清政府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对中国司法主权的危害,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闭关自守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廷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梦中,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排除C项;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D项。 4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3 4.通商五口开放之初,西方资本家“欣喜若狂”,拼命向中国输出商品。结果使广州、厦门、上海等口岸的洋货大量积压和滞销,被迫贱价销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太平天国运动抵制经济侵略 B.边疆危机引发晚清国货运动 C.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对洋货售卖严格控制 √ 3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4 解析:根据材料“广州、厦门、上海等口岸的洋货大量积压和滞销,被迫贱价销售”及所学可知,在通商五口开放之初,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结构使得西方输入的洋货在中国市场难以找到大量的消费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专门针对西方经济侵略进行有组织、大规模的抵制活动,排除A项;在通商五口开放之初,边疆危机尚未严重到引发大规模国货运动的程度,排除B项;当时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已经开放通商口岸,对洋货售卖并没有进行严格控制,排除D项。 3 5 6 7 8 9 10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 1 4 5.《朔方备乘》又称《北檄汇编》,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后被焚毁,1881年重新修订,虽然主要以传统考据为主,但依然被认为是新学实务的相关著作,受到广大士人的关注。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加深促进了学风转变 B.守旧势力对西学仍持抵制态度 C.宗藩体系瓦解导致思想革新 D.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