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0901

15.2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20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2,PPT,数学,八年级,科版,年年
  • cover
(课件网)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 等腰三角形 1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 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和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难点) 2.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活动,初步形成数学学习的方法.(难点) 学习目标 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知识,那从图形的角度看,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如果是,它的对称轴会是什么样的线呢? 答:如果两个点所连线段被某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点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说明线段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A B l P1 P2 P3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 AB,P1,P2,P3,…是 l 上的点,请你量一量线段 P1A,P1B,P2A,P2B,P3A,P3B 的长,你能发现什么, 请猜想点P1,P2,P3,… 到点 A 与 点 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P1A ____P1B P2A ____ P2B P3A ____ P3B = = = 探究发现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 猜想: 点 P1,P2,P3,… 到点 A 与点 B 的距离分别相等. 猜测: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你能验证这一结论吗? 已知:如图,直线 l⊥AB,垂足为 C,AC = BC,点 P 在 l 上. 求证:PA = PB. 证明:∵ l⊥AB, ∴∠PCA =∠PCB. 又 AC = BC,PC = PC, ∴ △PCA≌△PCB (SAS). ∴ PA = PB. P A B l C 验证结论: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 相等 几何表达: 如果 l⊥AB,AC = BC, 那么对 l 上任意一点 P, 有 PA = PB. 知识要点 P A B l C 例1 如图,在△ABC 中,AB=AC=20 cm,DE 垂直平分 AB,垂足为 E,交 AC 于 D,若 △DBC 的周长为 35 cm,则 BC 的长为 (  ) A.5 cm B.10 cm C.15 cm D.17.5 cm A B C D E 典例精析 解析:∵ △DBC 的周长为 BC+BD+CD = 35 cm,又 DE 垂直平分 AB, ∴ AD=BD,故 BC+AD+CD=35 cm. ∵ AC=AD+CD=20 cm, ∴ BC=35-20=15 (cm). 故选 C. 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A B C D E 练一练:1. 如图①所示,直线 CD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点 P 为直线 CD 上的一点,且 PA = 5,则线段 PB 的长为( ) A. 6 B. 5 C. 4 D. 3 B P A B C D 图① 2.如图②所示,在△ABC 中,BC = 8 cm,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边 AC 于点 E,△BCE 的周长等于 18 cm,则 AC 的长是 . 10 cm A B C D E 图② 例2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E 为 CD 的中点,连接 AE、BE,BE⊥AE,延长 AE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1) AD=FC;(2) AB=BC+AD. 解析:(1) 根据 AD∥BC 可知∠ADE=∠FCE,再根据 E 是 CD 的中点可得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结论;(2) 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AB=BF,再结合 (1) 即可得证. A B C D E F 证明:(1) ∵ AD∥BC,∴∠ADE=∠FCE. ∵ E 是 CD 的中点,∴ DE=CE. 又∵∠AED=∠FEC, ∴△ADE≌△FCE. ∴ FC=AD. (2) ∵△ADE≌△FCE, ∴ AE=FE. 又∵ BE⊥AE,∴ BE 是线段 AF 的垂直平分线. ∴ AB=FB=BC+FC. ∵ AD=FC,∴ AB=BC+AD. A B C D E F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逆 命 题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你能证明吗?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2 已知:PA = PB, 求证: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作 PC⊥AB,垂足为 C. ∴ ∠ACP =∠BCP = 90°. 在Rt△ACP 和 Rt△BCP 中, ∴ Rt△ACP≌Rt△BCP(HL). ∴ AC = BC. ∴ 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PA = PB, PC = PC, l C A B P 到线段两端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