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2336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0次 大小:79964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3课,东汉,兴衰,课件,视频,素材
    (课件网) 学习目标 2 新课引入 3 新知学习 4 前课回顾 1 课堂小结 5 随堂练习 6 1.汉武帝即位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_____”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2.汉武帝时期,新型播种工具_____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3.汉武帝把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前课回顾 铸币权 耧车 推恩 卫青 4.汉武帝在西汉强盛起来的基础上,派大将_____、_____出击匈奴,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 五铢钱 盐铁官 霍去病 知识填空 5.简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答案】政治:汉武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如推恩令)和设立刺史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推行盐铁专卖、均输平准和五铢钱制度,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设立太学培养人才,推动了文化统一和教育发展。 军事:北击匈奴、开拓西域、南征百越,扩大了疆域,保障了边疆安全,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 课堂提问 1.◎时空观念 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汉、新莽、东汉的历史进程;识读《东汉形势图》,指出东汉的疆域,提升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结合材料,分析“光武中兴”的背景、措施和结果,论述统治者以民为本、采取顺应社会发展措施的历史经验,知道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3.◎史料实证 阅读材料,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实力膨胀的史实,运用史料说明这两大问题与东汉走向衰亡的关系; 4.◎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结合地图,梳理黄巾起义的过程,知道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运用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解释农民起义的作用。 学习目标 重点 《三字经》中记载:“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王莽是如何夺取政权的?光武帝是如何建立东汉的?东汉王朝是如何从兴盛走向衰败的? 新课引入 《三字经》 王莽 1.王莽改制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9年 西汉 新 东汉 公元220年 新知学习 (1)背景 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或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 公元23年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外戚王莽 (2)王莽新政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 ·推行王田制,宣布土地国有化,禁止土地买卖,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脱离实际,触动既得利益集团 遭到地主阶级反对,无法执行 ·禁止奴婢买卖 ·多次改革货币制度,发行新币 货币种类繁多、价值混乱, 导致经济秩序更加混乱 ·五均六筦政策 官僚腐败、执行不力, 加重了百姓负担 通过政府控制物价、调节市场、垄断盐铁酒等关键行业,试图稳定经济 公元9年 王莽新政 农民起义 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依据材料分析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① ② ③ 新政的实施加剧了社会动荡。 绿林起义 赤眉起义 刘秀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 。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东 公元23年 新 2.东汉的建立 东汉形势图 刘秀称帝后,全国各地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又用了10多年的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刘秀的统一战争图 3.光武中兴 (1)背景 材料:“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hu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