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题(第十、十一单元)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79年1月28日,《解放日报》恢复刊登商品广告。3月15日,《文汇报》刊登了第一条外商广告。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广告。这反映了当时( ) [A]广告成为企业营销主要手段 [B]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79年以后,电视、报刊等媒体可以发布商品广告,这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反映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主要”的结论,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D项。 2.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使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带来了乡镇企业崛起。到198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 805万人,产值达到4 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 [A]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B]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D]劳动力就业结构趋于平衡 【答案】 A 【解析】 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产值都大幅增加,甚至产值还超过农业总产值,说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显著,故选A项;题干所述为农村的改革,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属于城市的改革,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劳动力尚未大规模流动,所以“就业结构趋于平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1982年,深圳面向全国大规模地招聘干部,引发全国轰动,深圳走出了一条干部人才流动的新路子,也将深圳这座城市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到了世人面前。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经济特区”发展需要 [B]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答案】 A 【解析】 经济特区的发展需要大量干部和人才来推动经济、科技、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和改革,深圳面向全国大规模招聘干部,正是为了满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D两项。 4.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海南仅房地产公司就增加了3倍,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 000家的速度递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综合试点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可知,1992年海南房地产公司和北京的公司数量激增,经济呈现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经济潜力,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故选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在农村推行,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题干中公司数量激增现象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描述的是国内企业数量激增,侧重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进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已超过90%。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C]改革开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