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以 学 习 为 中 心 全力依据2024版教师教学用书精心制作,课件高效、简洁,适合课堂使用。 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课堂导入 学习任务 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课堂导入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 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壹· 官渡之战 学习任务一:官渡之战 v 自主学习 Q1:结合以下材料,说一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分析原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景象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原因 Q2: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①政治上: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用人上: 招揽人才 ③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④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部队,壮大了队伍 Q3: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找到另一个强大的势力?具有什么优势? 袁绍的优势: 地广人多;兵多粮足,实 学习任务一:官渡之战 v 自主学习 Q4:结合教材92页内容,列表展示官渡之战的基本史实。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声东击西 火烧乌巢 许攸投奔 袁绍:人心涣散、战术失误 曹操: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贰· 赤壁之战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自主学习 Q1:阅读课本93页,找出赤壁之战的背景 背景 ②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军。 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示意图 Q2:读图说出“江水”指的是今天哪里? 长江流域 Q3:结合曹军和孙刘联军的行动路线,叙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时间 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诈降、火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自主学习 Q4: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 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研读 这段话体现了诸葛亮希望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这一战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学习任务二:赤壁之战 v 小组合作学习 Q5:思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和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