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认识声现象 第1节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2.了解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知道声具有能量。 4.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发出和可听到的声音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课标解读: 从声的产生来看,实验是核心手段。比如,让学生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能感受到音叉在振动;敲击鼓面时,可观察到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这些实验直观地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通过亲身体验实验,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理解声产生的本质是物体振动。 对于声的传播条件,实验同样关键。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可借助抽气盘实验,随着盘内空气被逐渐抽出,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进而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另外,通过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中进行传声实验,能让学生了解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通常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这一要求不仅强调了知识层面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同时也为后续深入学习声学知识,如声音的特性等,奠定坚实基础。 03 激趣导入 【思考】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清脆悦耳的鸟鸣 瀑布的波涛声 雷声轰鸣 交响乐 04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 探究声音的产生 (1)实验1: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 步骤1:将橡皮筋套在硬纸盒上,使橡皮筋张紧, 两端用牙签或火柴撑起来 用手指拨动橡皮筋,一边听声音, 一边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步骤2: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同时说“声音的产生”,感受说话时喉头的变化 现象: 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在 ; 我们说话时,喉头在 ; 不发出声音时,喉头不再 。 振动 振动 振动 04 新课教学 ①如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 ;关闭音箱停止播放,发现乒乓球 。 ②实验中通过 来显示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③像扬声器这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 。 乒乓球随音乐跳动 不再跳动 乒乓球的跳动 转换法 声源 (3)结论:①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②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 振动 04 新课教学 二、声的传播 活动2 研究声音的传播 1.如图所示,将若干个乒乓球一个挨一个地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乒乓球从左往右依次开始跳动,停止播放音乐,乒乓球从左往右依次停止跳动。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 04 新课教学 2.如图所示,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见,然后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 结论:声音在 中无法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 。 小 大 真空 介质 04 新课教学 活动3 探究固体能否传声 步骤1:背对同桌,将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只耳朵用手捂住; 步骤2:同桌用手指甲轻刮桌子,不要让附近的同学听到声音。 你听到同桌刮桌子的声音吗? 结论:声音能在 中传播。 固体 4.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到耳边,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 结论:声音能在 中传播。 液体 04 新课教学 声具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