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六节 大显神通的编码 教学目标 了解身份证编码的18位数字含义及其编码规则;理解校验码的作用和重要性,初步了解其验证原理;认识二维码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建立基本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通过解码身份证号码活动,培养信息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模拟制作二维码,体验图形化编码的过程;通过案例讨论,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感受编码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和各位数字含义;二维码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校验码的验证原理和作用;建立信息安全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身份证编码解析图示)、身份证号码示例卡片(若干组)、二维码制作方格纸(每人一份)、数据安全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 创设情境:展示课本P37情境:"我忘记带身份证了,怎么办啊?没法乘火车了。 2. 问题引导:为什么乘坐火车必须携带身份证?忘记带了有什么解决办法? 3. 揭示课题:身份证编码有着大神通,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1. 观看情境对话,思考问题 2.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身份证的重要性 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从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25分钟) 活动一:探秘身份证编码 (15分钟) 1. 讲解编码规则:用图示法详细讲解18位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 1-6位:地址码(省市区) - 7-14位:出生日期码 - 15-17位:顺序码(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 18位:校验码(防伪验证) 2. 校验码作用:比喻为"身份证的防伪密码",通过复杂计算验证号码真伪 3. 解码实践:分发身份证号码卡片,组织"我是解码小高手"活动 1. 认真听讲,记录编码规则 2. 理解校验码的重要作用 3. 小组合作,解码身份证信息(地址、出生日期、性别) 4. 分享解码结果和方法 通过具体形象的讲解和动手解码活动,将抽象的编码规则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活动二:初识二维码 (10分钟) 1. 展示应用:出示各种二维码应用场景(支付、乘车、身份验证等) 2. 讲解特点:二维码是图形化的编码,具有唯一性、时效性等特点 3. 动手实践:指导完成课本P44-45"模拟制作二维码"任务,将"我是小学生"编码转化为图形 4. 安全提示:强调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 1. 观察二维码应用实例 2. 聆听讲解,了解二维码特性 3. 动手操作:按照编码在方格纸上涂色(1涂黑,0留白) 4. 交流制作体验和发现 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编码原理可视化,加深理解。安全提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三、安全讨论 (8分钟) 1. 案例讨论:出示个人信息泄露、二维码诈骗等案例 2. 引导思考:为什么不能随意透露身份证信息?扫描陌生二维码有什么风险? 3. 总结提升: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自己,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1. 观看案例,小组讨论安全隐患 2. 分享讨论结果和安全建议 3. 总结个人信息保护注意事项 将技术学习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和。 四、巩固练习 (5分钟) 1. 分层练习: - 基础题:解码给定的身份证号码 - 提高题:分析临时身份证二维码的特点(时效性、唯一性) - 挑战题:设计一个简单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案 2. 个别指导: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 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任务 2. 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