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554

第三节 会讲故事的数据 教学设计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81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节,会讲,故事,数据,教学设计,教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会讲故事的数据 教学目标 理解数据经过记录和整理后可以反映事实、讲述故事;学会设计简单的数据记录表;了解“字段”和“记录”的概念(统一命名);初步体验用二维码存储和分享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毛毛和欢欢的记录方式,感受数字化记录的优势;通过制作文物介绍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的完整过程。 培养用数据记录生活的意识;在制作文物介绍卡的过程中,感受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强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数据如何“讲故事”;学会为数据设计统一的字段名。 教学难点:理解“字段”(统一命名)的概念;将多种类型的数据(文本、图片、音频)整合到一个数字作品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机(可联网)、二维码生成器网站链接(如草料二维码)、学习任务单(包含空白文物介绍卡模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 情景对话:展示课本P15毛毛和欢欢的对话。“跳绳比以前厉害,长高了不少”是感受,如何用数据证明? 2. 提出问题:数据如何才能把我们成长的故事讲得更清楚?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数据“说话”,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1. 阅读对话,思考问题。 2. 意识到感觉需要数据来量化验证(如跳绳多少个,长高几厘米)。 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用数据讲故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感觉 vs. 数据),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新知探究 (20分钟) 活动一:数据记录方式大比拼 1. 展示案例:呈现课本P21毛毛的纸质记录和欢欢的电子表格。 2. 组织讨论: - 两者记录方式有什么区别?(纸质 vs. 数字;分散 vs. 集中) - 观察毛毛的跳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趋势?(进步、波动) - 观察欢欢的时间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9月10日锻炼时长为0) 3. 引导小结:电子表格更便于整理、计算和发现规律。 活动二:学习“统一命名”(字段) 1. 讲解概念:以课本P17为例讲解。当我们把“1.3米”“1.25米”这些数据统一命名为“身高”时,“身高”就是一个字段。这组数据就是关于身高的记录。 2. 举例巩固:提问“如果这些数据是跳远成绩,字段名应该是什么?” 3. 强调重要性:统一命名是让数据有意义、可处理的关键第一步。 活动一: 1. 仔细观察两种记录方式。 2. 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优劣。 3. 分享发现:从数据中读出“故事”(毛毛在进步,欢欢某天可能因为阅读而没锻炼)。 活动二: 1. 聆听讲解,理解“字段”和“记录”的概念。 2. 快速应答教师提问,巩固概念。 3. 认识到规范命名的重要性。 活动一: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化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巨大优势,培养数据分析意识。引导学生从原始数据中读取信息、发现规律,体验“数据讲故事”的过程。 活动二: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中最基础的“字段”概念,这是数据规范化的核心,为后续学习数据库打下基础。 三、实践体验 (12分钟) 任务:制作四川文物数字介绍卡 1. 激发兴趣:播放四川文物短片(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让文物活起来”。 2. 布置任务:小组选择一件感兴趣的四川文物,制作数字介绍卡。 3. 指导过程: - 第1步:收集数据:利用网络检索文物信息(尺寸、年代、现存地、价值)。 - 第2步: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写到任务单(标准化的表格)中。 - 第3步:呈现数据:制作最终介绍卡(包含图片、文字字段)。 4. 介绍拓展功能:演示如何用二维码生成器,为语音介绍生成二维码,并添加到介绍卡中。 1. 观看视频,感受文物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