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十节 处理规范的数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学会使用公式计算BMI指数,理解其健康意义;掌握数据排序的基本操作和方法;了解设置单元格格式(小数位数)的方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计算和数据分析;培养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能力 3.感受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避免片面看待数据;培养严谨求实的数据分析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值;使用公式计算BMI指数;数据排序操作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引用的概念;正确使用BMI公式并进行单位换算;科学解读数据分析结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函数使用演示动画)、上节课整理好的班级体检数据表、 BMI计算公式和标准对照表、学生用计算机、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 提出问题:展示课本P64情境:"想知道欢欢的身高是否达到了平均身高,体重是否超过平均体重,该怎么做呢?" 2. 引导思考:先要算出什么?再用什么对比?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处理数据,让数据告诉我们答案。 1. 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2. 讨论:先算全班平均值,再对比 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从实际分析需求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 (25分钟) - - - 活动一:计算平均值 (10分钟) 1. 演示函数使用: - 演示使用=AVERAGE(数据范围)计算平均身高 - 讲解函数参数的选择方法 - 介绍状态栏的自动计算功能 2. 指导实践:让学生计算平均体重 3. 强调规范:提醒选择正确的数据范围 1. 观看演示,学习函数使用方法 2. 动手操作:计算本组平均身高和体重 3. 验证状态栏的自动计算结果 4. 记录计算结果 通过直观演示和即时实践,掌握基本的统计计算方法,体会电子表格的高效性。 活动二:计算BMI指数 (15分钟) 1. 讲解BMI概念:介绍BMI的含义、公式和健康意义 2. 演示公式输入: - 演示输入=E2/(F2*F2) - 讲解单元格引用概念(相对引用) - 演示使用填充柄快速计算 3. 格式设置:演示设置小数位数 4. 健康解读:提供BMI参考标准,强调仅供参考 1. 理解BMI公式和意义 2. 动手操作:输入公式计算BMI 3. 使用填充柄完成所有计算 4. 设置BMI值显示格式 5. 对照标准了解自己的BMI范围 综合运用公式、引用和填充柄完成复杂计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健康教育,培养科学观念。 三、数据分析 (8分钟) 1. 演示排序:演示按BMI值从高到低排序 2. 引导观察:排序后的数据能看出什么规律? 3. 组织讨论:BMI越高越不健康吗?为什么? 4. 科学引导:强调要结合年龄、运动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1. 学习排序操作方法 2. 观察排序结果,发现数据分布规律 3. 讨论BMI指数的局限性 4.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培养数据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辩证看待数据结果,避免片面结论。 四、巩固练习 (5分钟) 1. 分层任务: - 基础题:计算平均视力 - 提高题:按身高排序并观察规律 - 挑战题:计算BMI超标人数 2. 个别指导:巡视指导操作困难的学生 3. 展示交流:邀请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1. 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完成 2. 应用所学技能解决问题 3. 分享数据分析的发现和见解 巩固所学技能,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五、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师强调:数据处理让我们从数据中发现信息,但要科学理性地看待结果 六、课后作业 1. 技能巩固:完成班级数据的完整分析 家庭应用:计算家人的BMI并给出健康建议 预习准备:了解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