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材习题改编)(2024浙江湖州期末)1978年5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大讨论( )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进入新的阶段 2.(2025天津五区县联考)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领导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 B.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C.未能彻底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D.积极稳妥推动工作中心的转移 3.(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为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这主要是为了( ) A.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B.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错误 C.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 D.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据此可知,该决议( ) A.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为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思想基础 C.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2024山东泰安期末)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宪法的变化( )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题组二 改革开放进程 6.(2025天津滨海新区期末)1979年,《人民日报》报道,四川省广汉县、贵州省开阳县、云南省元谋县等地,把生产队划分为若干作业组,给作业组规定劳力、地段、产量、工分、成本等,超产给予奖励。这一现象可用于佐证当时农村( ) A.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基层管理方式创新 C.乡镇企业兴起发展 D.家庭承包经营推广 7.(2025北京海淀期末)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各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A.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成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24浙江金华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向中央提交报告,“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办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事业”“既要维护我国的主权,执行中国的法律、法令,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海关制度,又要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由此,中央(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批准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9.(2024浙江杭州期末)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本次会议还( ) A.提出建设“四个现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