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7518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3 第1课时 平行线的证明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290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格式,证明,平行线,1课时,上册
  • cover
第七章 证明 7.3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课时 平行线的证明 教学设计 课题 7.3 第1课时 平行线的证明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并能运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证明. 3.经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他人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 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据说,人类知识的 75% 是在操作中学到的. 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如图,∵∠3=∠2 (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试证明: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1 和∠2 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解:∵∠1 = ∠2 (已知条件), ∠1 = ∠3(对顶角相等), ∴∠2 = ∠3(等量代换).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 =∠2(已知),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试证明: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证明:∵∠1与∠2互补 (已知), ∴∠1+∠2=180°(互补的定义). ∴∠1= 180°-∠2(等式的性质). 又∵∠3+∠2=180° (平角的定义), ∴∠3= 180°-∠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提醒:还有其他证法吗? 方法二 证明:∵∠1 与∠2 互补 (已知), ∴ ∠1 +∠2 = 180° (互补的定义), ∵∠2+∠3=180°(补角的定义), ∴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 +∠2 = 180°(已知), ∴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链接针对练习) 2.画平行线 (1)我们可以用如图的方法作出平行线,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在一张不规则的四边形纸片上折出平行线,并予以证明,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与证明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得出结论,然后再仿照方法进行归纳,得出其它两个判定方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典例精析 【针对练习】根据图形完成填空: ① ∵∠1 = ∠2 (已知), ∴ AB∥CE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② ∵∠1 + ∠3 = 180°(已知), ∴ CD∥BF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③ ∵∠1 +∠5 = 180°(已知), ∴ CE ∥ 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④ ∵∠4 + ∠3 = 180°(已知), ∴ AB∥CE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通过针对练习,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 随堂检测 1.如图,点E在AB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 B ) A. ∠1=∠3 B. ∠2=∠4 C. ∠C=∠CBE D. ∠C+∠ABC=180° 2. 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C ) A. ∠FEC=∠EFB B. ∠BFC+∠C=180° C. ∠BEF=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