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证明 7.3 平行线的证明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 7.3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使学生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借助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1.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1: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问题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文字语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已知:如图,直线 AB∥CD,∠1 和∠2 是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所截得的同位角. 求证:∠1 =∠2. 问题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如果∠1 ≠ ∠2,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会怎样呢? 证明:假设∠1 ≠ ∠2,过点 M 作直线 GH,使∠EMH =∠2,如图.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 GH∥CD. 又因为 AB∥CD,这样经过点 M 存在两条直线 AB 和 GH 都与直线 CD 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 这说明∠1 ≠ ∠2 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 =∠2. 性质1 定理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应用格式: ∵ a∥b(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探究 利用上面的定理,我们可以证明: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尝试来证明一下! 证一证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求证: ∠1=∠2. 证明:∵ 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对顶角相等), ∴ ∠1=∠2(等量代换). 性质2 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 l1∥l2(已知), ∴ ∠1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 l1∥l2,∠1 和∠2 是直线 l1,l2 被直线 l 截得的同旁内角. 求证:∠1 +∠2 = 180°. 证明:∵ l1∥l2 (已知), ∴∠2 =∠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 = 180° (平角的定义), ∴∠1 +∠2 = 180° (等量代换) . 性质3 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 l1∥l2(已知), ∴ ∠1 +∠2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在条件和结论方面有什么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判定与性质的条件与结论正好反过来。 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链接例1) 定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如图,b∥a,c∥a(已知), ∴ b∥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 弄清题设和结论; (2)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 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 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链接例2) 引导学生通过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然后通过说理,使学生了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典例精析 【例1(教材P192例题)】 已知:如图,b∥a,c∥a,∠1,∠2,∠3 是直线 a,b,c 被直线 d 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证明】∵b∥a(已知), ∴∠2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a(已知), ∴∠3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3(等量代换).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如图,BC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