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1—1949年)的阶段特征 1. 政治:日本侵华,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取得抗战 最终胜利。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发动内战,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 2. 经济: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 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沦陷区成为日本战时经济体系的附庸。解放 战争时期,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中 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 3. 思想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毛泽东思 想逐渐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思 想进一步发展,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4. 外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苏英等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 民政府收复部分主权,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 反共,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专题二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 1. 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 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 觉醒。 2. 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 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 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 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 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 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 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专题三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 国民革 命时期 两党合作,建 立革命统一战 线 帝国主义、北洋军 阀是两党共同的革 命对象 国共合作,共同发 动国民革命,基本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 土地革 命时期 两党对峙, “围剿”与反 “围剿”的斗 争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 革命政变,中国共 产党开始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 中国共产党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逐 步探索出“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 全民族 抗日战 争时期 两党合作,建 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日本不断侵华,中 日民族矛盾上升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抗日战争胜利,中 国的国际地位得到 提高 解放战 争时期 两党内战 蒋介石在美国的支 持下,企图消灭中 国共产党,维护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统治 中国共产党取得解 放战争的胜利,成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陆与台湾分 离,祖国长期不能 得到统一 1. (2023·北京学业水平合格考19题)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 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以下时间轴梳理的是抗战初期的重大 历史事件。方框空白处应补充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解析: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 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故选A项;1935年,日本逼迫国民政 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 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 件,总称“华北事变”,排除B项;1936年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