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0146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课件+学案+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2133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课件网)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本 课 目 标 定 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唯物史观: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2.时空观念:了解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的历程。 3.史料实证: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拨乱反正、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4.历史解释: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5.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 目录 基础知识·准落实 01 核心要点·快突破 02 学科素养·稳提升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5月, 重新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 理论准备。 (2)时间、地点:1978年 12月,北京。 (3)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重要讲话。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内容 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 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 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 党的 的优良传统。 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 的功过是非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主集中制  (5)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开启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2. 平反冤假错案(实质上是拨乱反正,系统纠正“左”的错误):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 、有错必纠的 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  (1)时间:1981年6月。 (2)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3)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 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 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内容:增加了适应 的新 规定。 (3)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P176“史料阅读”:邓小平的讲话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邓小平的讲话指明了全党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拓展延伸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 据地。 (2)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进程 1. 探索阶段(1978—1992年) 理论 突破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 题。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 理论,确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 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践 进程 ①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