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屠呦呦是怎么发现青蒿素的? 怎么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 新知讲解 一、生活中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手持小电扇不会转动的原因进行探究。 你一定想知道电扇不转动的原因,你思考或探究过程是怎样的? 观察:手持小电扇不会转动了。 提问:手持小电扇为什么不转动了? 假设:可能是电池没电了。 预测:如果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对其进行充电或换上新的电池,手持小电扇应该会转动。 新知讲解 验证:手持小电扇正常转动起来了。 结论:假设正确,手持小电扇没电了! 实验:对手持小电扇充电或换上新的电池。 过程: 观察 提问 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 验证 结论 若换充电电池之后依旧无法运转,你应该怎么做? 不支持假设, 修改或提出新假设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会假设几种可能的情况,再对每一种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探究。 新知讲解 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 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回到刚上课时候的问题,屠呦呦是怎样发现青蒿素的,下面是我国科学家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发现青蒿素。 阅读书本P26-27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新知讲解 过程: 观察 提问 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 验证 结论 不支持假设, 修改或提出新假设 新知讲解 科学探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栗子成熟与光照时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使用时,注意: 对照组 实验组 新知讲解 例: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方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环境条件是 ;乙组环境条件是_____。 ②实验材料选择 。 3 适宜温度,光照充足 同样多株韭苗或蒜苗 适宜温度,阴暗环境 新知讲解 ①探究型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②测量型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 探究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多个参与/多次实验原则: 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者多次重复实验的原因: 例: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蚂蚁可能靠触角寻找回家的路 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没有设置对照组,应多选择几只健康、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蚂蚁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 新知讲解 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时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也要进行科学探究。让我们共同来做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吧! 警察常根据脚印的长度来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考古学家也会根据古代人脚印的长度来推测古代人的身高。 探索活动: 新知讲解 1.提出问题: 。 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2.建立假设: 。 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3.制定计划:选择不同人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人的身高对应的脚印长度。 过程: 观察 提问 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 验证 结论 不支持假设, 修改或提出新假设 新知讲解 同学 A B C D E F G H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脚印长和身高记录表 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