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2794

1.11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56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1,有理数,乘方,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
  • cover
1.11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剖析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是华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1节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地位与作用剖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之后的教学内容,它是特殊的乘法,这也是小学已经知道的.教材在编写中以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n个相同的乘数a相乘可以简化记作,得出有理数乘方的定义,接着对于相关元素以及性质进行剖析和解读.有理数乘方是今后关于式的运算的重要知识,对于它的意义的掌握、符号的确定,以及与乘法运算的关系的理解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设定简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理解乘方与乘法的关系. 2.数学思考 经历有理数乘方法则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养成代数推理的意识和习惯. 3.问题解决 利用有理数乘方的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实际问题数学化. 4.情感态度 在探究中,感受有理数乘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5.素养培养 (1)数学眼光: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乘方,体会为什么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2)数学思维:在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以及应用过程中,用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数学语言:在应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关于数学概念的研究,基本是遵循“背景———定义———元素———性质———应用”的研究路径开展的.有理数乘方的研究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研究路径,做好知识的辨析,吃透概念的本质,开展有效的推理意识的培养,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问题诊断透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较高、思维活跃、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也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主动迁移能力较弱. ◆教学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正确求出一个数乘方的结果.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生成和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认知水平,这节课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操作体验、自主学习尝试、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 ◆条件支持 学校辅有电子白板、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等现代教学技术,本节课充分利用PPT课件和现代教学技术,点拨释疑. 四、教学活动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逻辑结构 ◆教学流程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活动一:忆一忆 出示问题1: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哪种新的数?还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哪几种运算?它们的结果分别叫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抽学生代表回答. 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学习乘方做准备. 环节二:类比探究,建构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 出示问题2: (1)计算(-2)+(-2)+(-2)+(-2). 追问1:能否改写成一个更简的算式? 追问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评价并板书. 意图:在运算中,遇到相同加数相加可以改写为乘法,符合数学“求简”的追求. (2)计算(-2)×(-2)×(-2)×(-2) 追问1:结果是多少? 追问2:你是如何运算的? 追问3:这里4个-2连乘的算式书写起来比较繁琐,有没有简化的方法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抽学生代表讲题,教师评价并板书课题. (3)计算:可以简化表示成什么? 预设: 追问: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请说一说和表示的意义? 预设:表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三:理一理 教师介绍:1.乘方的组成元素:底数、指数和幂(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