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2906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96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1,正数,负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1.1.1正数和负数 一、教学内容解析 “1.1.1 正数和负数”作为华师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开篇首章,其地位举足轻重,承载着引领学生迈入全新数学领域的重任. 本节内容不仅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本质概念,更着重展现了它们作为数学工具,在精准刻画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和广泛应用. 从温度的冷暖变化、海拔的高低起伏,到经济活动的盈亏波动,正负数以其独特的符号语言,为这些看似复杂多变的现象提供了简洁而精确的数学描述.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见证并理解数学世界的一次重要变革———数的范围从自然数、整数的有限疆域,跨越至有理数的无限广阔天地. 这一扩展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的一次飞跃,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一次深刻转变. 它要求学生从单一的、线性的数量认知,跃升至能够灵活处理包含正负、大小、方向等多维度信息的数学对象,为后续学习整式的灵活变换、方程的精确求解,乃至更高级别的数学理论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石.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数学知识传授的起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启迪、数学素养培育的关键节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实例探究,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作为新晋的初中生,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学习起点上,对数学这门学科既充满好奇又略感迷茫.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尚处在逐步熟悉和适应的阶段. 针对《§1.1.1 正数和负数》这一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基础与接受能力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自然数、整数的认识和运算,但对有理数,尤其是负数的概念尚为陌生.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之中,对于较为抽象的正负数概念及其运算规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 2.心理特征与兴趣所在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 他们喜欢参与互动,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长时间的单调讲解可能失去兴趣. 因此,教学需要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生活经验与数学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正负数相关的现象,如温度的变化、海拔的高低等,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非系统的.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 学生可能还保留着小学时期的一些学习习惯,如依赖具体事物进行思维、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等. 在教学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更为抽象和逻辑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直观演示法:通过希沃白板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实例探究法: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