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788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1 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课件-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295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治理,社会,制度,国家,选必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小结与测评 思维导图 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 专题整合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主题一 中外货币的演进 中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商至秦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世界货币体系经历过金本位制时期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深度思考] 1.中国 (1)商至秦时期:_____ (2)宋元时期:_____ (3)明清时期:_____ 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 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兼用铜钱。 (4)民国时期 ①民间初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后国民党政府又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②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5)新中国时期:迄今先后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体系。 2.世界 (1)金本位制时期:_____ (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①确立:1944年7月,美国等国家召开会议,_____ ②走向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19世纪上半期逐渐形成,以英镑为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其崩溃。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可从其改革的原因及启示两大方面进行认识,原因可分为根本原因、主要目的、具体原因。 [深度思考] 1.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 (2)主要目的:_____(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3)具体原因:_____(如一条鞭法);_____(如北魏的租调制与均田制);_____(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出现)。 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问题,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适应土地制度 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 的变革 政策 中国古代历朝政府都非常重视赋役制度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赋役制度的基本依据 2.启示 (1)赋役制度演变的实质是_____ (2)_____(如均田制、“摊丁入亩”等)。 (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政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如“摊丁入亩”)。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分:10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3分,20题13分)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后,秦始皇否定分封子弟的提议而全面推行郡县制。汉初“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这说明秦汉时期(  ) 滚动综合测评(三) (第一~五单元)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趋于合理 B.对地方治理方式存在认知分歧 C.郡县制度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D.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以安天下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和汉初的统治者在地方治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分歧。秦始皇否定分封子弟的提议,全面推行郡县制;而汉初则因为“子弟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所以大封同姓诸侯王。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对地方治理方式的认知分歧,故选B项;虽然材料提到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和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两种不同的地方治理方式,但这并不能直接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