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9469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470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治理,社会,户籍制度,古代,中国,学霸
    课时分层作业(17)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总分:6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2分) 1.如图所示里耶秦简的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由此判断,它是(  ) A.最早的户籍登记 B.赋役繁重的证据 C.秦律中一个案例 D.基层治理的基础 2.汉代,百姓编户入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户籍登记包括了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此外,汉代还制定了“舍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由此可知汉代(  ) A.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 B.基层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C.以“大索貌阅”登记户籍 D.政府重视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 3.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难题,隋朝建立后(  ) A.“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 B.“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C.“诸色户计”,按职业定籍 D.制定“黄册”,推行户帖制度 4.在唐代,脱离原居地户籍流徙他乡的“浮户”,在新居地入籍后称为“客户”。到宋代,不论是否是外来户,凡居住农村,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户,一概划为客户。唐宋“客户”内涵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土地政策的调整    B.人口迁徙的频繁 C.均田制度的瓦解 D.赋税制度的变化 5.据记载,清代门牌“牌式易简,所以便查核也。凡门牌须用板实贴悬挂门首,不过欲使一户中同食同处之人可一目了然。不特省笔墨,亦可以清眉目留出余纸,亦可备后来添注涂改之用,故以简为妙”。这则史料可用于说明清代(  ) A.户籍管理简约务实   B.保甲制度已经崩溃 C.地方官僚体系完善 D.加强社会控制的原因 6.下面所示是《岳麓书院藏秦简》中对秦朝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秦朝(  ) 乡部啬夫、令史、里即为读令。布令不谨,吏主【者赀(赀:罚款)二甲】,令、丞一甲,已布令后,吏、典、伍谦(廉)问不善,当此令者,辄捕论。后恒以户时复申令县乡部吏治前及里治所。 A.基层社会治理受到重视 B.地方治理充斥法家思想 C.公共管理职能亟待完善 D.乡里制度提升管理成本 7.汉高祖时期,“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这说明当时(  ) A.重视社会教化 B.凸显豪强的经济实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 8.明代隆庆年间,四川营山县知县“王廷稷复申明前法,下令于民,曰保甲乡约,惟分为二故……保甲十有一,曰量地里、曰严稽查、曰革优免……乡约五:曰列职司、曰设处所、曰定日期、曰序仪节、曰纪善恶”。这反映出(  ) A.乡约具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 B.基层治理中政府和民间力量相结合 C.州县长官拥有广泛政治权力 D.地方开始推行德法并济的治理模式 9.史载,“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政府“诏天下置广惠仓,使老幼疾贫者,皆有所养”,“或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或募少壮兴修工役”。以上说明宋代(  ) A.程朱理学成为治国理念 B.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兴起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社会救济的方式多样化 10.明清时期,发生饥荒时,徽商自发地对本族进行救助,认为“凡救灾捍患……事至力任之,不惜劳费”。他们还大量购买祠田、族田,用于宗族内部救济。徽商的上述行为(  ) A.创新了商业经营模式 B.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C.充当了社会救济主体 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11.战国时秦国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辅助官僚行政体系施政。但在秦统一后调整了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里吏群体之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