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27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2 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0065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教师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推动近代中国在屈辱中向近代化迈进。 主题一 对晚清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深度思考] (1)从原因来看,_____   _____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_____   _____   _____   (3)从发动者来看,_____   _____   _____   主题二 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为挽救民族危亡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影响。 [深度思考] (1)农民阶级:                     ,其主张影响后世。 (2)地主阶级抵抗派:_____   _____   _____   (3)地主阶级洋务派: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资产阶级维新派:_____   _____   _____   1 / 2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推动近代中国在屈辱中向近代化迈进。 主题一 对晚清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深度思考] (1)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他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侵略要求;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瓜分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的必然反映;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在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主题二 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为挽救民族危亡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影响。 [深度思考] (1)农民阶级: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2)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3)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4)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五单元) 总分:10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5分,18题13分,19题10分,20题14分) 一、选择题 1.二里头遗址墓葬铺撒朱砂的葬仪源于晋南陶寺文化,墓葬中大量随葬海贝串饰的现象源自西北马家窑文化,而漆觚与玉柄形器的组合很可能源自长江流域。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墓葬规划严整 B.阶级分化出现 C.多元文化汇聚 D.宗法制度成熟 C [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墓葬……很可能源自长江流域”可知,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可能来自晋南陶寺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和长江流域的物品和习俗,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且存在着交流,二里头地区多元文化汇聚,故选C项;题干主要反映二里头墓葬品和葬俗呈现多元文化汇聚特征,没有涉及墓葬的具体规划,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二里头遗址呈现多元文化汇聚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与题干主旨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