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 政治层面 经济、财政层面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 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础性目标:我能说出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拓展性目标:我可以阐述货币演进的特点和发行的意义 挑战性目标:我能理解货币制度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与治理能力不仅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维系国家政权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课程导入 商品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约。恰恰相反。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对象化的人类劳动,从而本身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独特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独特的商品就转化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 商品A 商品B x单位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十五课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货币的使用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要求】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录 CONTENTS 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史 近代中国货币改革史 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史 3 1 1 2 4 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向 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史 战国 刀、布、蚁鼻钱等 秦 半两 夏商 海贝 汉 五铢钱 唐 开元通宝 民国 银元+法币 新中国 人民币 宋 通宝+纸钞 货币演进 元 宝钞+铜币 明清 铜钱+白银+纸钞 自主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物交换的终结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个别地、偶然地、最为原始的“物物交换” 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经常性、习惯性的物物交换 在经济发展史上,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再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劳动工具的发展 B. 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 人口的发展 D. 商品的越来越多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海贝 先秦时期:贝类货币 二里头发现的骨贝、蚌贝等仿制品 B 为什么贝类货币被金属货币取代? 商代铜贝,现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贝壳的优点,金属多具备,而金属的优点,贝壳却没有。例如金属的分割性,贝壳就没有。大概因为真贝的数量不多,不够应付日益增加的需要。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内因:金属货币自身的优点 外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2.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商:铜铸币 春秋战国:多种样式铜铸币 晋赵魏韩·布币 燕齐·刀币 楚·蚁鼻钱/鬼脸钱 秦魏·圜钱 (huán) 秦:秦半两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进 汉武帝时“五铢”钱 唐代 开元通宝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一直使用到唐初为开元通宝取代,持续700多年)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 唐高祖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以二十四铢为一两 纯粹的货币符号 货币演进 思考: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可从材质、形制、制作主体、命名等角度思考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从多元货币到统一币制 由金属货币到纸币演变 命名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自主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3.纸币的产生及流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