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试卷(五)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河北示范性高中高二期中)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货币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反映出以通宝命名铜钱的趋势 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D.得益于冶炼技术的进步 2.(2025·晋城联考)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这可用于说明 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 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 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 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 3.(2024·南通高二期中)如图为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图,图中的数据变动可以用于研究 A.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 B.唐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C.两税法推行的必要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4.(2025·重庆渝中区高三期中)《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海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C.铸币水平的地域差异 D.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5.(2024·郑州高二期中)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述材料表明 A.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 B.政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6.(2025·河北尚义一中阶段测试)清朝前期,铸钱制度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而且出现了广泛的“钱进银———现象。这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C.根源于康乾盛世的形成 D.助推了雇佣关系的普及 7.(2025·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下图为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洋关(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海关)收入情况统计图(单位:两)。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1861—1909年洋关收入情况趋势图(单位:两/年) A.海关税收成为国家主要财源 B.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得到了缓解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D.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2024·郑州十校高二期中)“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发表后,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权益率先表示赞同,于1928年7月25日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以此开始,分别有条约未满期的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这 A.源于中国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B.体现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的认可 C.标志着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D.表明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瓦解 9.(2025·广东上进联考月考)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进行法币改革。内容包括停止白银支付,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行使完粮纳税和日常交易功能,对私藏偷漏白银者以危害民国罪进行惩治等。这一举措旨在 A.缓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B.推动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奠定全国抗战的坚实物质基础 D.为建立一党专政做准备 10.(2024·哈尔滨高二上期中)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订)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 A.着眼于增加财政收入 B.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C.实现了个人收入增长 D.以完善经济结构为主要目的 11.(2025·锦州高三上期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