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1385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819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期,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以彩陶、粟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以黑陶、稻作农业为代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则以玉器、聚落祭祀为显著特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了稻作遗存,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了彩陶纹饰,红山文化的玉器工艺在中原、江南地区均有出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农业生产方式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中原文化始终引领周边文化发展 D.地理环境差异导致文化隔绝 2.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一些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玉琮、玉璧和玉钺,而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这反映当时( ) A.人们过着定居生活B.发展了原始农耕C.玉器是主要生产工具 D.产生了贫富分化 3.甲骨文里有诸多关于祭祀的记载,如“登黍于祖乙”(将黍这种祭品进献祖先乙)、“求雨于四方神”;同时有丰富的天象记录,像“七日己巳夕,有新大星并火”(记录特定日期傍晚出现新星靠近心宿二的天象);还有对农业生产“观黍”(观察黍的生长情况)等活动的刻画。据此可推断商代( ) A.迷信色彩阻碍社会发展进程 B.天文历法完全服务于祭祀 C.社会生活与文化传承紧密关联 D.文字成熟度落后于后世文献 4.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契刻符号,部分符号与晚商殷墟甲骨文存在形态关联;江淮地区的双墩遗址(距今约7300年)、浙江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等也发现过刻画符号。以下对这些考古发现解读正确的是( ) A.证明中国文字起源于江淮流域 B.说明中原文化始终领先其他区域 C.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与传承脉络 D.体现商周时期已形成成熟文字体系 5.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史前都邑性遗址。考古发现表明,遗址内存在宫殿区、大型仓储区和贵族墓葬区,出土了彩绘龙盘、玉器等高规格礼器;而普通居民区则分布在遗址外围,墓葬规格较低,随葬品以实用陶器为主。据此可知,陶寺文明( ) A.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平等社会B.形成了显著的社会等级差异 C.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于长江流域 D.已建立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 6.考古工作者在良渚文化反山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普遍随葬精美玉琮、玉璧等礼器,且有祭坛遗迹;而小型墓葬仅随葬少量陶器、石器。此类现象集中反映了当时( ) A.手工业分工趋于专业化 B.社会等级秩序初步形成 C.原始宗教信仰广泛传播 D.氏族公社制度仍占主导 7.商周时期,贵族掌握青铜矿藏开采和冶炼技术,所铸器物多用于祭祀及象征贵族身份地位,形成"器以载礼"的制度体系。这表明青铜器主要功能是( ) A.展现青铜工艺的巅峰成就B.推动社会生产的革新发展C.服务于宗法等级制度构建D.成为统治权威的物质载体 8.商代甲骨文多见“帝令风”“王卜求年”等卜辞,反映商王频繁占卜自然神意;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则多载“王命某人司土”“王曰:典治百工”等内容。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原始宗教观念的消亡B.国家行政体系的完善C.文字记录功能的退化 D.贵族分封制度的瓦解 9.下列史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山玉器②仰韶彩陶③龟甲卜辞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