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3章 第2节 人体免疫 01 概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02 认同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积极预防传染病。 03 认同免疫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重难点 课前导入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无处不在,但为什么有的人容易生病,而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呢?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01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皮肤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表面具有角质层,形成了一道屏障。 皮肤分泌物中的一些物质,能起到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2h后 皮肤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黏膜 呼吸道(鼻腔、气管等)黏膜能分泌黏液,黏住病原体,气管表面还有纤毛,达到阻挡、清扫病原体的作用。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皮肤:充当屏障,防止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 黏膜:口腔、鼻、喉等没有皮肤的部位,纤毛可以清扫异物,黏膜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发炎) 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对多数病原体起作用,而不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也叫先天性免疫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如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 第三道防线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 刺激 病原体 淋巴细胞 结合 是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抗原 失去致病性, 从而被清除。 产生 抗体 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异物、移植器官) 抗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布在血清中,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专一性) 刺激 产生 结合 病原体 淋巴细胞 抗体 想一想 为什么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 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康复后,血浆中会留存相应的抗体,能有效杀灭和清除相应的病毒。 思考分析 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还是抗体?为什么接种疫苗? 注射的疫苗是抗原。接种疫苗抗原保证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迅速产生相应的抗体, 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将抗原清除。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病原体起作用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先天就有 后天获得 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共同特点: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免疫规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02 免疫功能 3. 免疫监视: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是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1. 免疫防御: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2. 自身稳定: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毕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我国已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疫苗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 结核病 百白破联合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麻疹疫苗 麻疹 人体免疫 防线 第一道 第二道 第三道 组成 组成 组成 抗原 刺激 产生 结合 属于 属于 存在于 皮肤、黏膜 例如 功能 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抗体 血清 病原体、疫苗、过敏原等。 特异性免疫 防御 清除 监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