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2167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8378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行路难 作者:李白 课前导入 犯了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放弃,说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可以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 文体知识 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本课是第一首。 朗读感知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李白在行旅中的艰辛如何在文字间展现? 探讨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 拔 顾 四个动词的连续使用,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情感的剧烈波动。 才华横溢却未得赏识,人生挫折的忧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反 衬 欢乐的宴席氛围 夸张、对偶 极力描述了为李白准备的宴席之丰盛,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之难,难在美食难咽。 ★具体赏析: “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以乐景写哀情,以物质的富足反衬诗人精神的痛苦,为后文情绪转折埋下伏笔。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表面风光却隐含矛盾的李白。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之难,难在壮志难酬。 ★具体赏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化用鲍照《拟行路难》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诗句,借古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空有才华与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郁闷。 ★诗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闷迷惘、抑郁难平的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冰塞川 雪满山 以“冰塞川”与“雪满山”喻示个人生命旅途的坎坷与官场道路的阻碍,蕴含着无尽的迷茫与愤懑。 研读古诗 堵塞 想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行路之难,难在仕途之艰。 ★具体赏析: 运用象征的手法,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的困境形象化,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困难的严峻程度。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惆怅悲慨、无奈痛苦的李白。 研读古诗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借助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他对参与政治的渴望,期望自己能再次获得朝廷的重用,表现了作者进退失据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姜太公垂钓在碧溪 伊尹梦舟过日边 行路之难,难在明君难遇。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但憧憬希望的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 问句 流露出一种急切焦虑、困惑无援的情绪 难 难 难 道路崎岖难行,歧途众多,今何在? 研读古诗 诗人以四个三字句反复吟唱“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对于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