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态安全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答:最直接的影响是 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栖息地破坏 。(解读:森林是众多生物的 “家园”,砍伐森林会导致树木减少,一方面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减弱,加剧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会让依赖森林生存的动物(如鸟类、松鼠)失去居住和觅食场所,导致其数量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问: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引发哪类生态问题?对水生生物有什么危害? 答:会引发 水体污染 。(危害: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如汞、镉)、有毒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污染河水,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水生植物无法正常光合作用,鱼类等水生动物会因中毒或缺氧死亡,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问:“围湖造田” 这种人类活动,会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答:会导致 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理:湖泊原本具有储存雨水、调节河流流量的作用,围湖造田会缩小湖泊面积,使其无法容纳过多洪水,易引发洪涝灾害;同时,湖泊水域减少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鱼虾、水生植物等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功能衰退) 问: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除了污染土壤,还会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其他生态环境? 答:还会通过 地表径流、地下水渗透 污染水体 。(解读:下雨时,土壤中未被吸收的化肥和农药会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同时,这些有害物质还会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饮用水源,威胁人类健康) 问:人类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什么问题?其连锁反应是什么? 答:会导致 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 。(连锁反应:过度放牧会让草原上的牧草被过度啃食,无法及时恢复,植被覆盖率降低;裸露的土地失去植被保护,容易被风吹蚀,逐渐变成沙漠;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后,牛羊等牲畜的食物减少,会影响畜牧业发展,同时也会导致依赖草原的动物(如羚羊)失去栖息地) 问: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硬化(如修建道路、建筑)会对局部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会导致 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补给减少,局部气候变干 。(原理:硬化地面无法渗透雨水,下雨时雨水只能快速形成地表径流,易引发城市内涝;同时,地下水无法得到有效补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因土地硬化无法生长,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降低,局部气候会变得干燥) 第二节 维护生态安全的内容 问:维护生态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核心目标是 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支撑 。(解读:生态系统完整意味着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态环境要素(如土壤、水、空气)齐全;稳定指生态系统能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平衡;可持续性则要求生态资源的利用不超过其再生能力,确保后代也能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 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它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答:通过 划定特定区域,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如砍伐、狩猎、工业开发),为珍稀动植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举例:我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有效保护了大熊猫的栖息地,使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保护了保护区内的其他生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问: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维护生态安全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需要采取 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节约用水(如农业滴灌、工业循环用水)、保护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修复受损水域生态(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有益微生物) 等措施 。(原理:治理污水可减少水体污染,节约用水能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源地能确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