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第 1课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近年来,考古团队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中先后发现了 45 件人类头骨化石,并通过厚达 10 余米 的遗址地层推断该遗址是以泉水为中心,以各种湿地堆积物为背景的人类狩猎、加工兽皮、制作石 器和骨器的工作营地。据此可知,该遗址( ) A.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 B.可证实灌溉农业起源 C.展现了畜牧业早期形态 D.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 2.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如表 1)。此 考古遗址( ) 规模 比重 随葬品 墓主人 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玉器、整猪骨架等,其中一座墓 大型墓 1.3% 均为男性 有鼍鼓(鳄鱼皮制)、雕刻石磬等礼器 中型墓 11.4% 几十件,包括彩绘陶器、猪下颈骨等 多为男性 小型墓 87.3% 0~3 件 表 1 A.是旧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 B.证实了早期农业的起源 C.具有国家的初始形态特征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 3.在夏文化遗址里,出土的陶器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酒器比较多。此外,还出土了成批的制作水平较高的玉器以及石磬一类的乐器。这反映了当时( ) A.不同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B.手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C.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D.民间制瓷技术的显著提高 4.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如图 1);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 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如图 2)。这一变化反映出( ) 图 1 图 2 试卷第 1页,共 3页 A.青铜制造技艺不断衰退 B.青铜器功用发生重大变化 C.西周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西周青铜器种类不断增加 5.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采取措施,使越来越多的方国和部族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随着商 王祖甲改制的进行,以后的几代商王均竭力扩大王权,这极大地扩大了商王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 这些现象表明,商代( ) A.出现君主专制集权 B.内外服制达到鼎盛 C.商王权威得到强化 D.不断推行社会改革 6.表 2 呈现了《诗经》部分内容,这说明其( ) 资料 出处 “文王孙子,本(宗)支(子)百世。” 《诗经·大雅·文王》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诗经·大雅·板》 “此令(和睦)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痛(意为害)。” 《诗经·小雅·角弓》 表 2 A.注重规范民众行为 B.受到宗法观念影响 C.要求诸侯履行义务 D.规劝国君个人行为 7.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的西周时期的炬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 是宗族之间的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当时(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 D.土地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8.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 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基本由土著 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该举措( ) A.强化了周王朝的中央集权 B.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C.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D.阻碍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往来 9.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内容涉及祭祀、求雨、王命、征伐、狩猎、迁徙、生育、灾害、死亡等种种 自然和社会现象,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则集中于对制器者受天子册命、贽见等活动的记载。这反映了 ( ) A.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书法是从文字中独立出来 试卷第 2页,共 3页 C.青铜器有很强的实用性 D.文字对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0.炎帝神农氏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成为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当今很多地方的地名仍与炎帝有关, 如陕西宝鸡神农镇、湖南炎陵县、湖北神农架等。这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