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056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314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货币,统编,社会,制度,国家,必修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2.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该论述(  ) A.讽刺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的世风 B.肯定货币促进商品交流的价值 C.反映作者浓厚的拜金主义思想 D.体现了财富具有流通性的特点 3.自汉武帝至隋流通五铢钱,唐初继续行用。至武德(李渊)四年(621年),始废五铢钱,新铸开元通宝钱。其钱径8分,重2铢4累,10文重1两,1 000文重6斤4两。这一变化(  ) A.彰显了大唐盛世的繁荣 B.解决了货币形制不一的问题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D.缓解了钱荒日益严重的危机 4.“钱帛并行”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职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绢帛是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知“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代绢帛拥有广阔的市场 B.唐代绢帛的制作世界领先 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 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钱荒” 5.南宋初期,政府铸钱量日益下降,铜钱不断外流,同时市场上大量出现将铜钱熔铸为铜器出售和私铸劣质铜钱牟利的现象,政府为此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  ) A.体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B.源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为纸币广泛流通创造了条件 D.宣告南宋政府的信用破产 6.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对外贸易 7.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8.晚清时期,由于币制的混乱,清政府用银元取代银两、铜元取代制钱以及发行新式纸币等一系列措施推行币制的近代化,但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结局源于(  ) A.帝国主义国家的百般阻扰 B.地方督抚任意发行新式制钱 C.中央政府自身力量的虚弱 D.普通民众对币制改革的不满 9.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了1937年10月1日,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些变化(  ) A.解决了根据地的通货膨胀 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10.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英国由于银币存量极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取代银本位制,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如果英国的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只要开动印刷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这说明(  ) A.英镑已失去世界性货币地位 B.货币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 C.英国本土黄金资源较丰富 D.亚洲白银已成为世界货币 11.1931年7月,德国实行外汇管制;同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与黄金脱钩;1933年3月,美国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量,实行美元贬值。这说明当时德、英、美三国(  ) A.致力于将危机转嫁到别国 B.共同建立了世界货币集团 C.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注重协调国家间经济政策 12.据统计,1950—1970年,外国政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