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082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949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制度,社会,国家,必修,选择性,编版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齐国“三其国而伍其鄙”“相地衰征”;晋国“作爰田”“作州兵”;鲁国“初税亩”“作丘甲”;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这(  ) A.有利于确立其霸主地位 B.引发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C.导致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D.反映了官僚政治逐渐形成 2.《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十分严酷 C.赋税很沉重 D.人民很勤劳 3.公元前189年,西汉政府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不嫁,五算(五倍的人头税)。据此推知,汉初(  ) A.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广泛 B.男尊女卑观念盛行 C.对人口增长的需求迫切 D.人头税的负担较轻 4.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  ) 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 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 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 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5.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中对两税法有这样的描述:“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这反映了(  ) A.政策结果与初衷出现背离 B.文学作品的价值值得商榷 C.货币税收推动了经济发展 D.世人普遍反对两税法实施 6.《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明代一条鞭法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以银代役。农民在交纳赋税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离开土地,去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活动;工商业者则因无田而免役。这反映出明朝(  )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 C.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8.下表是明清两朝全国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表。促使清朝人口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 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 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 人口 数量 0.7亿 1.97亿 1.50亿 3.13亿 4.30亿 A.引进高产作物可以养活更多人口 B.摊丁入亩使百姓无须隐匿人口 C.户籍改革促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抑商政策促使人口向农业回流 9.下图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  )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 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 10.下表是近代部分年份中国海关两对美元汇率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现象(  ) 中国海关两对美元汇率情况(单位:1关两合美元) 年份 海关两对美元汇率 海关两对美元汇率指数 1900 0.75 98.7 1905 0.73 96.1 1910 0.66 86.8 1915 0.62 81.6 A.阻断了对外国工业设备的进口 B.缓解了中国政府的外债压力 C.削减了关税对外贸的不利作用 D.反映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11.1928—1930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通过谈判签订新的关税条约,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逐渐收回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究其原因主要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政局动荡难以施行 D.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赋税之变 材料一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注:这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