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8522

【精设教学】北师大八上(2024新版)4.2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课件+教案+学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3922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课件,1课时,函数,一次,认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四单元 课题 4.2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 课时 1 课标要求 依据 2022 新课标,本节课需引导学生从 “均匀变化” 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次函数的特征,理解变量间的线性对应关系。通过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掌握一次函数关系式的建立方法,发展数学抽象和模型观念,体会函数在刻画现实规律中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数据解读与合作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一次函数的入门课,教材以水龙头漏水、线香燃烧等 “均匀变化” 实例为载体,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归纳一次函数的本质特征。内容承接上节函数概念,为后续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学习奠基,注重 “做中学”,让学生在实验、分析中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理解函数的 “唯一对应” 关系,但对 “均匀变化” 的数学表达陌生。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实例探究有兴趣,却易混淆 “均匀变化” 与一般变化,难以从数据中提炼关系式,需通过对比实验和具象分析突破抽象建模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 “均匀变化” 的含义,能识别一次函数的特征,建立简单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2.经历实验数据分析过程,提升从数据中抽象规律的能力,发展模型观念. 3.能运用一次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估算问题(如漏水量计算),强化应用意识. 4.在合作实验中培养严谨的数据分析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 “均匀变化” 的本质:一个变量增加固定值时,另一个变量的改变量恒定. 2.能根据 “均匀变化” 的实验数据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 从实际实验数据中抽象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理解关系式中系数(变化率)的实际意义。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采用实验探究法,以漏水、燃烧实验为情境,通过问题链引导分析数据;学法以小组合作实验为主,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共同归纳 “均匀变化” 规律,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依标靠本,独立研学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函数?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列表法、关系式和图象法.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 如果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那么自变量可以取任意实数;如果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等于零;如果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或偶次根式,自变量的职值范围应使被开方式的值大于或等于零;对于复杂的复合函数,应全面考虑,使其解析式中各部分都有意义。 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如,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积极思考,复习回顾 能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 一个滴漏的水龙头一年漏水量大约有多少?够一个人一年使用吗?先猜一猜,再设计一个方案具体估算一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020年,我国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含公共用水)207 L/d,农村100 L/d.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进入新课 思考问题 设计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同伴分享,互助研学 探究活动二: 操作思考: (1)布置操作任务:将水龙头拧到适当位置,造成滴漏现象,在水龙头下方放一个量杯,每隔1 min,记录一下量杯中的水量,并将数据填入表格.在坐标纸上描出(t,V)对应的点。你认为漏水量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请你估计:这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是多少? (2)下表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