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279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5860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的进程与党的理论指引、战略部署; 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学习任务 任务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任务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任务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 部分 壹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八二宪法”(1982年) 1.背景: (1)文革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78年5月) 材料:“文革”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建国三十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间,经济领域继续坚持“左”倾,加剧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加重了国家财政困难,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2.内容 (1)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转折一:政治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转折二:思想路线:“左”倾思想———>实事求是 转折三:组织路线: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拨乱反正; 3.历史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7年 汉口 1949年 河北 西柏坡 1935年 遵义 1978年 北京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重大问题。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 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文革”中受到迫害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陆续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