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767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0768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京市,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 cover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市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卷 (2024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A.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 B.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 D.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2.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 B.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 C.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3.《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推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基本解决 B.休养生息的政策将会持续推进 C.政府财政殷实的情况不断强化 D.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4.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A.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B.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 C.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5.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致使官僚队伍不断的膨胀 C.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6.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 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 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 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左衽和右衽的设计区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不仅仅是服饰的差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下图契丹及着装方式的变迁折射出辽朝 A.效仿中原的制度倾向 B.民族交融的社会特征 C.分化高压的民族政策 D.蕃汉分治的统治思想 9.古代西非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