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开创与发展 第27课 壹 伟大的历史转折 贰 改革开放进程 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的概括提出 目录 CONTENTS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考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开始标志:1978年 月,《光明日报》发表《 》评论员文章。 2.内容 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③重新确立了 思想路线。 ④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错误。 3.意义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①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②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空 1978年 月 指导思想 《 》的重要讲话 主要内容 ①工作重点转移:停止使用“ ”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 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②路线确立: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 路线; ③恢复传统:恢复了党的 的优良传统 ④审查功过: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 问题 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以阶级斗争为纲 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组织 民主集中制 功过是非 12 北京 是划时代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考2:中共历史上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分别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会议名称 时 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促进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拨乱反正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