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课前思考:结合教材与已学知识,分析思考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之科举 制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发展成熟的动因趋势 特征与影响又是怎样的;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心得与启示。 讲授新课 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选贤任能 吏治天下 第6课 从政党分肥到文官常任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 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 目录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史学素养之时空定位 史学素养之历史概念解释 文官:文官又称公务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政府公务人员(事务官), 既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 ,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 分类、考 试、录 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 职、退休、 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1: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及文官制度形成之前 , 西方国家文职官员的演进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 即君主专制的恩赐制时期 , 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 , 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时期 。以后 , 随着社会环境功能发生的新变化 , 文职官员阶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世纪中期以后 , 在西方各国才陆续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 。 ———孙刚《西方文官制度浅析》 庄园是基层治理单位,是封建领主私产 封建领主直接统治人民(庄园法庭) 教士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 无专门官员 5-13世纪 (中世纪)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后 1870年 重要职位需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最终确立(英) 文官制度 王权扩大(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恩赐制度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 一般官员任免由国王和贵族任免 个人赡徇制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政党分肥制 一.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背景 政党分肥制 18世纪后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个人恩惠制 17-18世纪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恩赐官爵制 14-17世纪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无专门 政府官员 5-13世纪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问题1:概括西方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服务对象,人员选拔) 特点:①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②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在西欧中世纪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经济主导下,庄园法庭无专门官员,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来;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那时候,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历史阶段内的官吏制度受制于相应经济基础等因素的约束;在西欧中世纪前期的领主庄园制经济状态下,生产生活自给自足,社会矛盾不太激化社会状态基本平稳。 约14世纪后,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中央权力加强,国家管理职能增多,国王需要更多的职业官员协助统治和管理,于是开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主要选取标准是效忠国王。他们类似于国王的家臣或仆从,官职、薪俸都依赖国王的恩赐,因此这种官员选用方式被称为“恩赐制”或“赐官制”。 它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 任用方式 背景 内容 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