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近现代中华民族曲折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 苦难前行的中国路,拨云见日的中国情; 不断奋斗的中国人,不懈追求的中国梦。 想一想:他们中究竟谁才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真正践行者? ——— 一曲奋进的中国凯歌 讲授新课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确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教学重点: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刚要链接】(上)第18、19、21、23、25课 , 讲课目录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民主共和制 问题1:速读P14,简述中国近代的“共和制”是怎么建立的? 1. 建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五色旗,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问题2: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且颁布《临时约法》?影响如何? 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临时约法》的颁布成为近代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族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制 制衡 变化:由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 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具有反对君主专制 制度的进步意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 问题3:缘何《临时约法》未能真正阻止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局限性:(1)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2)总统府和国务院职权不明,无法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3)双行政中枢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4)未规定人民的权利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政党政治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 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1912年-1928年)。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政党争取成为执政 党,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 黄兴在对宋教仁的挽联中写道:“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背 景: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成立,各派政 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激烈竞争,开 始政党政治的尝试。 2.政党政治历程: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