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5逆命题和逆定理 (浙教版)八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01 02 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或定理,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发展推理能力。 02 新知导入 回顾复习: 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是( ) A.画∠AOB=45° B.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吗? C.连结CD D. 飞机是会飞的交通工具 命题的定义: 对某件事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D 命题的结构:命题由条件、结论组成 命题有真有假: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是假命题. 03 新知讲解 请仔细阅读表中的四个命题,填写并思考:命题(1)和命题(2),命题(3)和命题(4),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03 新知探究 逆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作它的逆命题。 注意: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它们互为逆命题,“互逆”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03 新知讲解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表中,命题(1)与命题(2),命题(3)与命题(4),它们都是互逆命题 03 新知探究 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表中, 命题(3)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4)是假命题。 03 新知探究 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称之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注意:(1)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一定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原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时,才能称这个逆命题为原定理的逆定理。(2)互逆命题不一定都是真命题,但互逆定理一定都是真命题。 03 新知讲解 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 例1 解:这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下面给出证明。 已知:AB是一条线段,P是一点,且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要证明点 P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过点 P 作 AB的垂 线,然后证明它恰好平分线段AB。 03 新知讲解 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 例1 证明:(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结论显然成立。 (2)当点P不在线段AB上时,如图, 作PC⊥AB于点O。 由PA=PB,PO⊥AB, 可得OA=O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故PC是AB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点P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可见,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叫作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03 新知讲解 说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例2 解:逆命题是:“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