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6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01 0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进行计算和证明,发展推理能力。 02 新知导入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两锐角的度数之和为多少度 30°+60°=90° 45°+45°=90° 03 新知探究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 如图的三角形可记为Rt△ABC。 直角边 A B C 斜边 直角边 03 新知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直角三角形, 如广告牌的支架、雨棚骨架等。 03 新知探究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 90°,∠A 与∠B 有什么关系? ∠A +∠B +∠C = 180°, 即 ∠A +∠B + 90° = 180°, 所以 ∠A +∠B = 90°.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 B C 也就是说 03 新知探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 如图,在Rt△ABC中, 因为∠C = 90°, 所以∠A +∠B = 90° A B C 03 新知讲解 做一做 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之比为3∶2,求这两个锐角的度数。 解:设这两个锐角的度数为3x,2x 则3x+2x=90° 解得x=18° ∴这两个锐角的度数为54°,36°。 03 新知讲解 做一做 2. 已知:如图,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BD=CD。 求证:AD=CD。 从本题中,你发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有什么性质? 证明:因为∠ACB=90°, 所以∠A+∠B=90°,∠ACD+∠BCD=90° 因为BD=CD,∠B=∠BCD, 所以∠A=∠ACD, 所以AD=CD. 03 新知探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 在Rt△ABC中, ∵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CD=AD=BD=AB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 A C D 03 新知讲解 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 30°的斜坡,从 A 滑行至 B,已知 AB=200 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米? 例1 分析:如图,作 AC⊥BC 于点 C,这样问题就归结为求直角边 AC 的长。已知 AB=200 m,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100 m。添上这条中线后,就构成含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新三角形 ADC,由此就能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03 新知讲解 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 30°的斜坡,从 A 滑行至 B,已知 AB=200 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米? 例1 解:如图,作Rt△ABC斜边上的中线CD, 则 CD=AD=AB=×200=100(m)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因为∠B=30°, 所以∠A=90°-∠B=90°-30°=6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进而可得△AD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故AC=AD=100(m)。 答: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100 m。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 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差,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B 2. 如图,在△ABC中,∠C=90°,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D,交AB于点E,∠CAD=40°,则∠B的度数为( C ) A. 40° B. 30° C. 25° D. 10° C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3. 如图,CD是Rt△ABC的中线,∠ACB=90°,∠ABC=25°,则∠ADC的度数为 50° . 50°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4. 如图,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BC,AB于点D,E,且∠CAD∶∠CAB=1∶3,求∠B的度数. 解:设∠CAD=x°,则∠CAB=3x°,∠BAD=2x°. 因为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