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和冶矿业) 3.商业的发展(对内和对外) 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经济的发展———农业 宋元时期农业新发展 新发展 表现 影响 作物熟制 经济作物 棉花种植 边疆开发 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只有约354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百余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进入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1.4亿。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度在南方普及、部分一年三熟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宋朝开始种植、元朝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推动边疆地区民族交流和交融 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 宋元时期手工业新发展 新发展 表现 影响 制瓷业 冶矿业 印刷业 其他 五大民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 石炭大量使用;冶矿业发展 印刷业的发展推动造纸业 船业的发达和指南针的普遍使用等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重要代表繁荣发展,大量出口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促进商业、军事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平民社会的发展 一、经济的发展———商业(对内) 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北宋东京(开封)示意图 突破坊市的空间限制,突破时间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一、经济的发展———商业(对外) 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与宋朝通商贸易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动以百万计。 —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一、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经济(人口)重心南移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基 2.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南移完成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农业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产地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 (一)南移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3.政府政策的推动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四)南移影响: ①南粮北运(漕运、海运) ②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北宋科举南北分卷制度。 二、社会的变化 1. 门第观念淡化。 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唐]张固《幽闲鼓吹》 二、社会的发展———门第观念淡化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北宋)《端明集》 1.“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门第观念淡化 平民社会到来 二、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部曲佃客制】 魏晋南北朝盛行,唐朝犹存。称为“部曲”或者“佃客”的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纳地租,服劳役,任 ... ...